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蓬东乡:服务乡村人才 助推产业振兴

2019-04-18 12:30:14

近来年,蓬东乡组建24支集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于一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乡村人才服务站,真心融入村民,真情服务群众,通过回引本土外出人才,集聚周边地区人才,吸引城市优秀人才,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已初步形成茶叶、花椒为主导产业,绿壳蛋鸡、蚕桑、羊肚菌、四季水果、花卉苗木为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雁归故里 回引本土人才

3月12日至20日,蓬东乡蓬勃社区的刘冰松接到了6000多个订单,发往全国20多个大中小城市。刘冰松围绕鸡蛋做文章,“新地界”品牌绿壳蛋鸡年产量300万余枚、鸡苗30万余羽,年产值900万余元,他的公司已经获得京东自营店资格。

像刘冰松这样在本土发展起来的人才,在蓬东乡还有很多。麻田村村民欧云峰返乡创业,流转土地200亩建四季水果采摘园,年产值90万余元,还常年带动周边20余人务工(其中建卡贫困户7人),人均月增收1500元。尖山村村民陈坤回乡与3名同乡一道投资100余万元,发展种植200亩羊肚菌,预计年产值200万元左右,常年带动附近2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蓬东乡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班子成员分村蹲点联系,通过政策宣传和乡愁凝聚,发动本土人才发展产业,引导外出人才回乡创业,现在已经初现成效,发展起一批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蓬东乡党委书记孙吉安说。

凤栖梧桐 集聚周边人才

蓬东乡着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主要领导亲自抓产业落地和企业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优势比对和倾情帮助,集聚周边人才到蓬东乡投资兴业。

走进麻田村的花卉园,玫瑰花、月季花等错落有致的分布在200亩花田里。花卉园老板黄恩和王先全,分别来自黔江区濯水镇和正阳街道。他们看好蓬东乡的干事创业环境,在麻田村流转了土地,建起了这个花卉园,预计年产值能达400余万元,实现常年带动周边40余人,其中一半是低保户和贫困户。“以前我是哪里有活干,就到哪里。现在年龄大了,难以外出找到活,能在花卉园打工,在家门口找到份事做,很开心。”65岁村民陈老奇说。

邻鄂镇的简魁投资200余万元,在麻田村种植青花椒300亩,常年吸收60余人在基地务工。他们选择蓬东乡,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更多的是看重当地良好的创业干事环境。

筑巢引凤 吸引优秀人才

除了培养本土人才和吸引周边人才,蓬东乡还大力吸引外来人员来此发展。全乡通过抓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村通达率100%,村道硬化率53%,主要产业地块实现产业路基本覆盖,主要人行路基本实现硬化,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和地理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在蓬东落地生根。

走进位于麻田村的重庆市黔江区莫品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的厂房即将完工投用,厂房按照市级食品安全生产要求建设,主要从事猪肉、鱼肉、家禽和黄豆、辣椒等深加工。目前,公司已经注册有“老腊婆”、“辣疯子”商标,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提供20余个务工岗位,将来还将带动周边村民养殖生猪、种植辣椒等,实现更大的带动,促进更多人增收。

公司的老板黄勇,是四川人。他说,蓬东乡有产业链和土地,收猪肉和种辣椒等比较方便,具有很大的地理优势,加上当地政府非常热情、支持他来当地发展产业,帮忙调解土地流转、村民纠纷等,让他有信心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把产业做好。

“蓬东乡通过抓乡村人才培育,支持乡村人才发展产业,推动产业振兴 ,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同时,全乡高度重视干事创业环境,通过一系列措施,打造良好的创业干事环境,不仅培养、吸引乡村人才40余名,还吸引人才留下来,实现长远发展。”孙吉安说。

(记者 刘旭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