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声音,最远能传多远?最多能让多少人听到?
如果从互联网出发,那么传播的的距离和受众范围是——无限大。
当今时代下的“互联网+”,犹如一颗颗扭动时代发展的齿轮,撬动了从医疗到教育,从教育到农业,从农业到扶贫各行各业崭新的变革。
“互联网+农业”红果子摇身变成“红宝石”
4月清明前后,正是樱桃熟成的季节。过去璧山的农民不喜种樱桃,因为樱桃采摘人力成本大,樱桃保鲜难度又大,要是天公不作美,一连七八天的大雨,树上的樱桃就全砸在地里,颗粒无收。
可这两年大不一样了。重庆市民的朋友圈、微博上,最火的就是重庆璧山的乌皮樱桃。满山遍野、玲珑剔透的红果子,引得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璧山采摘樱桃,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一同发展了起来。
“以前我还请了不少工人帮我摘樱桃,果贩子一斤樱桃才收5块钱,利润微薄。现在我女儿帮我从网上卖,还搞直播,现摘现发,买的人多价钱也高了。”璧山八塘镇的包大姐家里种了20来颗樱桃树,算是附近的“樱桃大户”,但由于家的位置远离城市,乡间小路交错复杂,外地来的人并不多,担到城里去卖又不现实,除了年年来收一季的果贩子,樱桃烂在地里被鸟啄都没人要。
而如今通过互联网上的宣传,璧山的樱桃成了重庆人朋友圈里的“网红”,她家的樱桃一方面供慕名前来摘樱桃的游客采摘,一方面通过网上销售,今年的樱桃早已“抢购一空”。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大手笔”推广的璧山“云雾山樱桃节”,让璧山8000亩樱桃成为璧山区埋藏在山间的“红宝石”,带动当地的村民在初春就红红火火的“富了一把”,为璧山实现6000余万元产值。
“互联网+医疗”缓解看病就医“堵点”
为缓解看病就医“堵点”、提升百姓健康水平,4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吹风会上介绍说,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医疗机构办网络医院提供服务不得超出审批诊疗范围,互联网公司办网络医院须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焦雅辉表示,允许部分慢性病、常见病通过互联网复诊,线上线下一致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焦雅辉透露,下一步将本着“放管服”原则,加快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对互联网医院具体申办流程和审批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焦雅辉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互联网便捷性优势,做好分时段预约诊疗、诊间移动支付等“智慧医疗”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互联网+教育”贫困山区教育质变“由0到1 ”
“能和银川的小朋友一块儿上课,我觉得很有趣,和老师隔空互动真的特别激动。”在一间现代化特征鲜明的“在线课堂”教室中,宁夏中宁县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的学生穆亚楠和班上47名同学一起学习美术。从2015年开始,宁夏中宁县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与银川市二十一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共同搭建在线课堂。
近年来,像这样通过互联网形成帮扶在线课堂的案例不在少数。“互联网+教育”推动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落后贫乏的教学方式逐步向现代化教育手段转变,使中国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多地实现共享。这些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为破解校际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促进了教育公平,也成为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
沪江网首席教育官吴虹表示,越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越容易接受互联网教育。那里的师生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一旦互联网技术被成功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带来的将是“从0到1”的质的变化。
如今,随着互联网在全国的迅速普及,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受率从2012年的25%上升到90%,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也顺利开展,有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10多万名中小学校长、20多万名职业院校教师接受信息化教育培训,大幅度提升了中国教师信息教学的能力和素养。
“我们要真正用心考虑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教育的颠覆变革作用,借助科技手段和智能化运营教育体系,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