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鹏 )春节临近,位于黔城四处的迎春灯饰,吸引了大量的黔城市民观赏。1月29日,记者行走在黔城,市民们的文明言行感动着我。
文明出行
交通安全,文明出行。当日晚,记者走访了位于西山转盘、谭家湾红绿灯路口、大十字购物广场等人员集中路段。记者看到,过往人行道的行人几乎都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在无红绿灯的人行道路段,过往车辆在遇到有行人通行时,也能做到文明礼让。
据刚返乡不久的刘先生介绍,虽然刚回黔江没几天,但黔江近来的改变却能够感受到真的不一样。
“以前回家行人大多不看红绿灯,只要看下左右是否有车,车不多就选择横穿人行道,很多地方车辆也会跟行人抢道。但如今,这一幕离我们渐行渐远,这座城市,越来越文明了。”刘先生说。
垃圾入箱
随着创建文明城区的深入,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大部分市民都能做到垃圾入箱入池,整个城市道路上也显得干净整洁。在武陵水岸(三岔河),迎春灯饰吸引来了大量市民,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们在欣赏迎春灯饰的同时,产生的纸巾、食品袋等生活垃圾也会一直拿在手中,等遇到有垃圾箱的地方再垃圾入箱。人行步道上,几乎没有被人随意扔下的生活垃圾。
据在该处游玩的市民李女士介绍,如今这里的水清了,环境也更美了。很多来这里游玩的市民也都养成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手中有垃圾也能做到不随手乱扔,做到垃圾入箱,文明更近一步。
“我认为只要长期坚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再通过言传身教,大人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孩子们也就自觉养成垃圾入箱的习惯。”李女士说。
语言文明
除了交通、环境等方面,在黔城,市民们在人际沟通中的语言也越来越文明了。
“现在黔江说脏话的少了,使用文明用语的多了。”据市民张义介绍,文明用语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一句句文明用语就像友好名片,能够彰显人的修养与品德;像感情桥梁,能够成为与乘客沟通的纽带,文明用语可以营造和谐的气氛,化解戾气,令人心平气顺,文明用语也能令人倍感温暖,一些文明语言虽然简单、平实,但却有美好的质感和暖心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