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脱贫有新招!“三亩增收工程”定制农民增收路

2018-11-15 10:35:20  来源:江津网

排队领取苗木

江津网讯(吴雨霜 刘健)“背起背篼走哪里去啊?”“政府门口领苗苗。”11月13日,江津区广兴镇政府门前早早地聚集起一群背着背篼的村民。笔者仔细一问,原来都是2018年扶贫种植项目补种计划的补种户,经过前期的需求统计,2640株枳壳、1990株花椒将发放到这些贫困户手中。

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种植技术。

4630株苗木进背篼进人户

上午9点,技术人员准时开讲,贫困户们围成圈,认真听花椒和枳壳的种植要点、技术要求、注意事项……讲解结束后,大家自觉排成长队,按照报送的名单领取苗木。

“昨天,帮扶责任人专门打电话喊我来领苗苗。”红塘村贫困户李远明说,“我两个儿子都在上学,家庭开销大,但我身体又不好,有腰椎盘突出等多种慢性病,只能在家发展点产业。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已经利用承包地养了200余只跑山鸡,这次又领了枳壳50株、花椒200株,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人群中,帮扶责任人刘秀秋还在仔细清点苗木数量。“刘成全不能到现场,我给他送去。”因身体原因或因事不能到政府门前领取苗木的,帮扶责任人们主动承担起送苗任务,把苗木交到贫困户手中,把技术要点带到贫困户家中。


帮种小分队忙碌在田间地头。

扶贫工作扎根土地上

政府门前的人群还未散去,广兴镇红塘村贫困户刘维德的家里就迎来了帮种小分队。由于担心刘维德近期身体不适,在种植上有困难,驻村领导黄利、镇村帮扶责任人、红塘村村(社)干部及党员干部代表扛锄头、拎水桶,自觉承担起种植任务。

在和刘维德商量好种植地后,大家按照技术人员的种植指导迅速动起来,有的负责修枝、有的负责挖坑、有的扶秧苗、有的提水、有的浇水……50株枳壳苗、50株花椒苗很快就在刘维德的土地上迎风傲立。

据了解,苗木的种类和数量都是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旨在让贫困户想种,愿种,且能种好,真正帮助脱贫户实现产业增收。“帮种小分队就是要帮助像这样有种植困难的贫困户把苗木种好,把致富的种子播撒好。”黄利说。

“三亩增收工程”定制增收路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是关键。3年来,全镇每年都通过扶贫种植项目,给贫困户发放苗木,指导种植。目前,已种植枳壳、花椒2万余株。与养殖项目相比,种植项目风险低,技术易掌握,收益周期长,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广兴镇党委、政府决定依托全镇打造5000亩标准化枳壳基地的契机和全区花椒产业优势,启动“三亩增收工程”。

“我们耕地少,哪里来的三亩地?”沿河村主任刘茂为大家道出了谜底,“目前,我们村正在全力打造标准化枳壳基地,贫困户可以利用我们统一流转的土地栽种枳壳,成为基地的股东,也可以通过小额信贷取得的贷款或者帮扶资金直接入股,实现每户种植面积3亩以上。广沿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技术、销售并承担资金风险,财政项目资金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只管年底分红即可。”目前,沿河村已有4户通过这种方式成为标准枳壳基地的股东,贫困户张祥国就是其中的一员。

顺应花椒、枳壳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依托日趋完善产业链,贫困户将不再愁销路。据了解,“三亩增收工程”投产后,将每年为贫困户增收近万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