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5日讯(通讯员 赵武强 陈文龙)11月2日上午,在重庆铜梁区高楼镇涪江河段,江水澄澈,风景如画。“这一片河滩地有40多亩,去年完成整治前,这里是一个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的采砂码头。”高楼镇干部赵东升介绍说,高楼镇按时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依法关闭了采砂码头。
沿江十几公里外的安居镇,也依法关闭了18家非法砂石码头,还根据当地发展规划,种植了芭茅等适宜河岸生长的植物,早日让河岸恢复生态原貌,打造生态湿地公园。
铜梁区境内有涪江、琼江、小安溪、平滩河、久远河、淮远河6条主要河流和245条支流溪沟,过去,一些河流存在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餐饮船舶等突出问题,特别是非法码头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保护江河水生态,整治非法码头刻不容缓。从2017年10月开始,铜梁区在落实河长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按照“疏堵结合、分类处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对涪江、琼江和小安溪流域的非法码头进行整治,依法进行了严格关停、完善手续、搬迁整合。
整治过程中,铜梁区通过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等机制,坚持把非法码头治理和加强岸线保护、水陆生态环境保护、打击非法采砂、规范航运秩序等紧密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全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目前,已经依法取缔非法码头25座,清运沙石、卵石近20万吨,完成复垦复绿面积约22万平方米,并在涪江、琼江等两岸栽种彩叶林10余公里、经果林100余亩,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