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18-10-11 10:49:44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9月6日至7日,在忠县举办的忠文化研讨会引人注目,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西南大学教授周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等2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忠县,为忠县忠文化的挖掘、打造、传承等建言献策。这是忠县人才智力汇聚、创新活力迸发的缩影。

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谋篇布局,突出人才引领发展

赢得人才,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五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县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忠县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明确奋斗任务及主要任务,着力推动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绘就人才强县发展蓝图。

目前,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7万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两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两人、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4人,入选重庆市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121人,受国家级、市级表彰奖励的专家人才150余人……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去年以来,我县引进企业家、企业高管、技术人才等1100余人,创办天辉新能源等项目290余个,人才强县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

搭建平台,集聚人才干事创业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我县积极搭建(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优质创新创业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形成集聚人才的强大“磁场”。

——建设产业人才集聚平台。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乌杨新区、临港新城、电竞小镇等产业平台,提升人才承载和聚集能力。乌杨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医药、智能装备、资源加工等特色产业,已入驻企业30余家,建成一批公租房为企业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乌杨新区中学已开工建设,医疗、商业、生活等各种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完善;新生港年底将开港运营,忠州中学新校区正加快建设;电竞小镇三峡港湾电竞馆已投入使用,积极引进知名高校、大型企业共同筹建电竞学院,实现多层次培育电竞人才。

——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采取政府投资、合作共建、企业自建等方式,建成忠州创业谷、时代梦工厂等双创服务平台36个,建成国家级科技园区两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县级技术研发中心8家。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实施意见》《忠县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奖励扶持办法》等30余项政策措施,协调落实各类专项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着重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支持企业和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今年5月,全县兑现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科技研发投入等奖励补助651.66万元。每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分别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给予3000元至5000元经费奖励和3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创业种子基金无息贷款支持。

——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全县培育入库市级科技型企业7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成长性企业1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企业达到30家。天地药业被列入市级“双百”企业,派森百、云河水电被评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海螺水泥入选市级百强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品28件、重庆名牌产品7个,促成了柑橘产业数字化精准管理系统、柑橘皮渣无害化处理、成套水轮发电机组、美罗培南原料药等一大批成果落地转化。

海纳百川,刚柔并济引进人才

坚持“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团队、搞活一个产业”理念,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成立新能源、医药、智能装备、资源加工、电竞、金融等11个专业招商组,抽调50余人专门从事招商、引才工作,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人才政策与招商政策同步推介。

——突出乡情引才。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扎实开展30万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成功人士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各类人才数据库,将3900余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编印成《逐梦他乡忠县人名录》。实施忠县籍在外人才回引工程,组建在外人员QQ群、微信群370余个,举办县、乡、村三级忠县籍在外人士代表新春座谈会,出台《忠县大力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从事农业创业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整合部门资源、惠农政策,积极提供贴息贷款、创业补贴、信贷融资等各方面政策扶持,引导忠县籍在外企业家、大学毕业生、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就业。去年以来,回引各类人员两万余人,2900余人成功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

——注重柔性引才。大力开展“县校”“校企”合作,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引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忠县人民医院开展合作办医,成立重医附一院忠县医院,定期选派专家教授来忠技术指导。加强与国际竹藤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在我县建设“国家竹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忠县分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忠县竹产业研发中心”,为竹产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派森百橙汁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等组建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柔性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的专家人才为柑橘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忠味堂食品公司柔性引进西南大学3名博士合作开发有机食品,公司产品获得中国首届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天辉新能源公司通过项目合作柔性引进1名博士,促进产品提档升级。目前,全县柔性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30余人。

——创新政策引才。设立高端人才奖,对企业高管按照个人所得税缴纳额度进行奖励。出台促进电竞产业发展19条,从创业补助、研发补助、贷款贴息、引才补助等方面给予扶持,大力引进电竞产业人才。出台《关于促进高层次人才来忠创业若干优惠政策》,采取股权投资、股权激励等方式支持高层次人才来忠创业,最高给予4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5000万元股权投资,创办企业达到一定条件,政府投资所占股份的增值部分折算成股权的50%直接奖励给高层次人才。

——探索“飞地”模式引才。探索人才项目“孵化在主城、转化在忠县”模式,在重庆主城租赁3000平方米写字楼,作为忠县企业在重庆孵化基地。天地药业、特瑞新能源等企业在重庆主城建立了研发中心,借助主城人才优势引才引智。

深化改革,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机制竞争。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改革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出台《忠县“名医名院名院长”工程实施方案》和《忠县“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规划未来5年培育引进教育和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的数量和标准,围绕“引、育、留、用、储、服”等环节落实具体工作措施,配套出台“三名”工程评选管理办法相关政策,落实评选条件、激励机制、经费投入及氛围营造等扶持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8月,县委、县政府评选首批名师9名、名校长3名和名医12名、名院4所、名院长两名。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学历、职称、学术评价外,还把市场化薪酬作为人才评价的衡量条件。探索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定、岗位设置上不受用人单位职称和岗位总量限制。探索建立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乡镇农技人员等基层人才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

——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针对乡镇卫生院、农村学校引才、留才较困难,探索实施“乡编县管乡用”的人事编制制度,派驻60余名医生、教师到边远乡镇支医、支教。开展“医联体”建设,采取“1+1+N”模式(1所县城三级医院+1所县级公立医院+N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引导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下沉到乡镇基层。组建17个教育集团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交流教师162人。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派120余名农业、畜牧、建设、医疗等方面的专技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

——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改革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出台《忠县县属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对6个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高管加大绩效考核和任期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允许科技人员及团队参与发明成果收益分配,科技创新人才在忠县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县级留存部分100%奖励给个人。去年开始,我县大力实施法律人才进村(社区),从律师、法律工作者等法律人才中选派188名法律人才到368个村(社区)担任法制副主任,每年每人给予0.6万元至1万元工作经费。

优化环境,营造“近悦远来”生态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完善服务、优化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构建拴心留人服务环境,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

——强化团结引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机制,推动领导干部与专家人才交朋友、结对子,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在全县遴选40名专家人才与27名市管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也都建立了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常态化开展“百名忠商进高校”“非公经济人士季度学习会”等活动,积极筹划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激发广大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强化服务保障。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人才公寓一、二期,出台《忠县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入住条件、审批程序,配齐家具、家电、有线、网络等设施设备,52名优秀人才已免费“拎包”入住。建立人才关怀机制,每年组织100名企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强化氛围营造。积极开展“忠州工匠”等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激励广大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在忠州日报、忠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设逐梦他乡忠县人、返乡创业故事等专栏,常态化宣传人才典型,选树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汪冠军、“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赵丽、“全国十佳农民”马刘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置身新时代,立足新起点,忠县将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忠组轩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