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利用大数据精准研判市场走向 规避风险

2018-10-11 10:17:50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周期较长。农民朋友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种这个品种的时候,市场行情还很好,怎么一到收获的季节,行情就下跌了呢?而且更令人无奈的是,那些自己没有选择的品种,或者一些从未听过,从未想过的品种,行情会异常火爆。

大家都希望种植到行情火爆的品种,多赚钱,这就要求我们精确预估市场走向,选择潜在的爆款品种,而“农业+大数据”,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农业+大数据”为什么如此神奇?又怎样才能通过大数据做到精准研判市场走向呢?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

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在蓝莓种植领域,潘利军小有名气。他用了10年时间,从种苗到销售,从一无所有到赚了2千万,创造了个人农业创业的一个小奇迹。

潘利军的成功离不开大数据,之所以选择种蓝莓,是因为他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将市场上主流水果的行情、种植面积等信息汇总出来,从而发现蓝莓是个蓝海。

在种植过程中,为了避开许多似是而非的“坑”,从“种苗”外包开始,潘利军就结合自有实验点、科研机构的研究数据以及广大种植户的反馈信息,确定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几个最适合种植蓝莓的区域,从而取得了成功。

“农业+大数据”,意味着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上游生产、中下游流通、终端销售、消费者分析和画像等全部实现精准运作,农业因大数据变得不同。

比如,大数据可以使种植过程更加科学:通过成熟的GPS技术,生产活动进行之前,可以由计算机对田间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第一时间将分析结果发送到农机或智能手机上。农民可以及时分析作物的成长状况,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判断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量和施用时机,提高效率避免浪费,最终实现增产。

再比如,大数据还能提供气象信息服务,避免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我们还可以对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进行追踪,追溯作物生长全过程、全链条,使得农业供应链的延长变得更加便捷。

农业是一个体量极大,但是竞争水平相对低下的行业,而“农业+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有些农民朋友可能会问,大数据是需要大数据库的,普通的农民如何方便运用呢?我们不妨借助大数据的思维,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比如,您种大蒜,可以通过当地的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当地的种植情况,记录不同阶段大蒜上市的价格,这样一年一年地积累,找出适合当地的数据关联,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