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0月8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10月5日午后,在重庆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铜梁龙景区、成群结对的游客有的在欧式风情广场休息,有的参观摄影基地,还有游客在攀登青云直上天梯,也有部分游客在翠竹长廊品茶,在青云湖上荡舟。“国庆期间,景区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其中90%的游客来自重庆主城和四川,也有贵州、云南的客人。”景区业主柏治兵说。
铜梁龙景区一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占地两千亩的铜梁龙景区,竟是一位返乡农民工的“杰作”。
今年43岁的柏治兵,是安居镇的一位农家子弟。20年多前,他和成千上万的青年农民一样,告别土地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一晃20多年过去,他的打工足迹遍及重庆、贵州、云南等地。由于头脑灵活加上踏实肯干,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变成了承揽建筑工程的小包工。
2014年春节前,有了一定积蓄的柏治兵结束了在外打工生涯,正式回到老家定居。“老家是个农业镇,但单纯的农业承担不了村民致富的愿望。”在外见了世面、涨了见识的柏治兵决定在老家再次创业,为自己、为老家做点事,闯出一条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不少的人立足土地做文章,柏治兵把目光瞄准了相邻的少云镇高碑村,决定规模化种植百合。没想到的是,租了几百亩地准备种百合的他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走上一条更艰难的道路。“整理土地时,发现了园里的山脊酷似一条‘中华龙’。”柏治兵介绍,经过丈量后,这条石龙随山脊蜿蜒长达400多米。考虑到铜梁龙舞、龙灯等传统龙文化盛行,柏治兵觉得利用现有条件,打造龙文化主题景区能够吸引游客。随后,他观摩了大量旅游景区,咨询了不少专家学者,这一想法获得了肯定。
2014年,在区镇的支持下,柏治兵开始投资打造铜梁龙景区。他一边打造一边外出考察借鉴学习,并扬长避短,发誓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的特色旅游之路。3年时间过去了,由6个景点构成的新景区诞生并于2017年1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在柏治兵的陪同下,笔者走进铜梁龙景区。漫步婚恋主题景区,宽敞的草坪、欧洲教堂、希腊风情水池、罗马广场、荷兰风车、欧式风情步道和1200平方米婚纱摄影大棚景点别具一番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深处避幽谷的一列石壁上,卧躺的天然石龙赫然映入眼帘,高高昂起的龙头和浑然天成的龙身,远远望去,犹为壮观。
一群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兴致勃勃地与石龙合影。“铜梁作为国家龙灯艺术之乡,在街头、广场表演的铜梁龙我们看得不少,但如此壮观的天然石龙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太奇妙了。”一位中年游客感慨地说。
“这条石龙长近400米,经过发掘和艺术装饰,成为景区著名的图腾,为龙乡增添了自然的龙元素景观。”柏治兵说。
记者看到,石龙四周雾气腾绕,清清的泉水从高处的石龙身边汨汨流过多级石阶汇入了下方浅塘里。塘里游弋着的两条青绿色的艺术龙与天然石龙遥遥相望,相映成趣。石龙龙头下方的一尊石山上,雕刻着书法家书写的“铜梁龙”和“龙佑一生”书法,游客们纷纷在此拍照、合影留念。而景区触目可见的龙雕、龙壁、龙编和体裁各异的龙字等龙文化元素,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玻璃廊桥不是新鲜事物,铜梁龙景区也有一座非同一般的玻璃钢吊桥。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它是西南地区斜度最高的吊桥,长99米的桥身横跨青云湖,架在两山中间,离地30多米,桥下是深约30米湖面。吊桥底部采用双层钢化玻璃设计,碧波荡漾湖面及两岸青翠的竹林风景一览无余。
更令人叫绝的是,青云湖上空的钢丝上,一位身着维吾尔族服装的小伙子手持一根平衡杆,在离地面30多米的高空中非常自如地表演,做出一个个高难惊险动作,激起游客们阵阵的惊叹声、掌声和欢呼声。
今年,铜梁龙景区推出的一个龙族部落的龙舞表演倾倒无数观众。龙族部落的表演队伍主要表演稻草龙、笋壳龙和竞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远古的龙舞其实就是劳动人民在劳作之余用稻草和笋壳等道具而展开的庆丰收的舞蹈。铜梁龙景区展演的稻草龙舞和笋壳龙舞,就是对历史的传承,让游客在观赏中记住乡愁,萌生对龙精神的崇拜。
一个荒凉偏远的山村建起的一个新景区,让村民乐享旅游福利。
“景区开业以来,我们村的村民坐收土地租金不说,几十号人在景区上班,还有许多家庭办起了商店。有了景区这棵摇钱树,月收入几千元没有问题。”
村支书唐中富说,随着景区深度打造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知名度的增加,游客会越来越多,对经济的拉动和给村民带来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
谈到第二次创业,柏治兵感慨万端,虽然吃过了许多的苦,也呈为资金紧缺愁苦不堪。但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看准的路坚持走下去,曙光就在前头,谈起下一步,柏治兵还有许多许多的想法,利用铜梁龙景区距安居古城仅7公里的地理优势,把铜梁龙景区建成安居古城的配套景区。这样,游客上午逛安居古城,下午到铜梁景景区看天下最长的石龙,观最原始的龙舞。景区进一步红火了,就能带动更多的村民摘掉贫帽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