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东方IC
住惯了酒店,强调个性化的民宿成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新选择。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万人;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同比增长70.6%。
全域旅游的热潮裹挟下,民宿经济从“小火慢炖”变成了“大火翻炒”,市场迅速扩大,多方资本随势进入,但无照经营、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也层出不穷,引起争议。
以个性出彩,民宿市场急剧扩张
房后青山房前绿水,青瓦白墙的老房子散落在山涧中,显得愈加幽静。
这些洛阳嵩县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传统民居,一度面临着被拆除或复垦的“危机”。“这些老房子都承载着传统乡村建筑文化,拆除太可惜了。”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党委书记方英伟说,本着扶贫安置,弘扬北方传统风格建筑的初衷,他们通过当地搬迁让住在老屋的贫困户在镇区和中心村居住,把所有老屋流转回到村组集体,统一做修缮、加固与改造,建设特色民宿小镇。
如今,经过第三方平台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曾经无人在意的老房子成了受追捧的“香饽饽”,一到旅游旺季,房源就供不应求,当地村民也由此找到了新工作。
窑洞、地坑院、沙窝别墅、林间木屋、城市民居……作为旅游领域这几年涌现出来的新兴业态,包括河南在内的国内民宿业发展势头可谓强劲。有别于传统的酒店、旅馆,民宿为游客提供的是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自然文化生活的住宿方式,极具文艺气息和风俗特色。
“我觉得酒店都差不多,有标准化的服务,却没有个性和新鲜感。”在郑州大学教书的齐玉辉说,原来出差住宿大多选择酒店,如今民宿成了他的首选。
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旅行体验由“走一走”变为“歇一歇”,民宿应需而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住宿方式和更高的体验感。
一份今年2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10名受访者中,67.6%的受访者外出旅行时会住民宿,他们认为民宿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体验当地民俗风情。除此之外,远离喧嚣、亲近自然,提供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建筑风格和装饰有特色、性价比高以及兼具住宿、娱乐、交友功能等也是民宿的引人入胜之处。
而政策环境的宽松也是民宿产业火爆的助推因素。今年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扩大了民宿行业的盈利空间。
监管缺位,老问题迟迟未解决
然而民宿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放大了行业规范上的漏洞和缺失。
“价格跟星级酒店差不多,环境与舒适感却完全不能比。”郑州市民潘景行懊恼地说,自己4月份外出旅行的时候,特意在网上选择了一家图片很漂亮的民宿,想体验一把,但到了地方却“傻了眼”:这与他在网上看到的基本上无一处相同,灯光昏暗,设施陈旧,屋子里散发着一股霉味……这些不愉快的经历,让他对于再选择民宿“十分谨慎”。
潘景行的经历并不是个案。有数据显示,对于当下市面上的民宿,投诉率要远远高于星级酒店。不少在网上打着“青年旅馆”、“民宿”旗号的房源,在预订时都“看起来很美”,现实中却大打折扣。
“有的白天风景独好,夜里黑漆漆一片,缺少娱乐空间和设施;有的交钱即住,不需要登记客人身份证,入住也全凭客人从第三方平台拿密码,容易出问题;有的由民房私自改造,设施老旧、噪音超标、电线私拉乱扯,安全状况让人忧心……”专门从事旅游信息咨询行业的旅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偲夏告诉记者,在民宿行业刚兴起的时候,自己曾去很多民宿实地“学习”过,结果并不如想象的那般令人惊喜。
民宿质量的良莠不齐,也会引来市场的“不良反应”。在深圳市大鹏新区,这里的民宿数量5年来猛增10倍,民宿占了大鹏新区旅游住宿整体接待能力65%以上,但因为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区内民宿吸引力下降,住客的增长速度每年下滑3%~5%。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民宿发展首先应解决的是合法经营问题,特别是大多数小型民宿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没有营业执照、消防许可、特种行业许可、卫生许可等住宿业必备证照就开门迎客,给游客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小。
“像我们这种家庭式的民宿,如果按照旅馆业标准管理,根本申请不下营业执照,只能通过在线短租房平台发布房源。”登封一家民宿的负责人介绍说,小型民宿最大特点就是成本低、灵活性大,不打一些“个性”、“温馨”、“最美”等略显夸张的招揽广告,游客是不会光顾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如今大火的一些在线短租平台上,申请成为民宿经营商家只需要提供身份信息、房源图片等简单信息即可,准入门槛很低。而且平台基本上都只充当“中介”的作用,没有负起应有的监管责任,而对民宿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更是无从谈起。
面对质疑,一位在线短租平台的客服介绍说,平台和商家之间只是合作的关系。对于商家的欺骗行为,平台管不了。如果房客发生意外事件,平台也只能相应降低商家的评分,情节严重的和商家协商解除合作。
对此,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建议,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财产、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识别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房东、租客个人信用档案登记制度和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交易双方可以根据累计评价和信用评级来进行双向选择。
业态创新,民宿竞争进入“品牌化”阶段
据了解,国家旅游局于去年10月出台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首次对民宿进行了定义,一些地方虽然也已出台加强民宿管理的相关政策,但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出台,民宿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民宿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尚不清楚。此外,很多民宿处于偏远地带,执法的交通成本较高,其经营主体也比酒店复杂,这些因素也导致一些执法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共享住宿领域交易规模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速达到70.6%。
巨大发展潜力下,民宿市场竞争开始进入“深水区”。
今年上半年,共享经济领域的途家集团蚂蚁短租和小猪短租先后在民宿市场进行了新尝试,期望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蚂蚁短租CEO申志强认为,旅游住宿全面升级,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宿短租,将从以依托平台流量为主的“草根民宿”时代进入由口碑传播主导的“品牌化”时代。
虽然民宿市场已经从平台化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但也在不断暴露新问题。“在资本运作方面,民宿空置率比较高,市场运营爬坡期比较长,导致资金回笼比较慢,而且无健全融资渠道,导致品牌扩张困难。”多彩投首席运营官张轶表示。
对此,中国旅游业商会副会长、大别山旅游业商会会长王小满认为:怎样维持民宿的持续性发展,是民宿从业人员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能与多元化的文化、艺术、乡村环境等因素结合,将政策、法律、金融体系等作为市场支撑,构建多业态、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圈,则可以为民宿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