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苏胜齐委员建言:让“农耕文化”进校园,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基

2018-01-28 00:11:05  来源: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刘早生

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苏胜齐就加强农耕文化教育发言(记者 刘早生 摄)

苏胜齐委员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就要求人们不仅要带着专业知识,更要怀着乡愁、带着感情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同时,苏胜齐委员指出,在当下的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五谷不认、青菜不识、畜禽不辩”的情况普遍存在,即便是一些学农的大学生也很难分清麦苗与韭菜、小米与玉米碜、肾豆与红豆等。这说明如今的孩子越来越远离田间地头,学校教育偏重对学生书本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生活常识教育。试想,中小学生不了解农业、不走近农村和不亲近农民,今后怎么会选择农业、服务农村、造福桑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怎么壮大?最终根本上振兴乡村会难以保障!
因此,苏胜齐委员认为,在中小学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农耕文化》课,是振兴乡村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他说,如果让《农耕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让教师指导学生亲自种养实践,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意,又领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更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增长农耕知识、开阔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自信力;爱农、学农、务农人才也将会层出不穷!乡村振兴定会实现!
就如何促进“农耕文化”进校园,苏胜齐委员提出了三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引导和帮助每所农村中小学就近征集或流转数亩乃至上十亩土地用作“田园学堂”,作为学生劳动耕作实践基地,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微农庄”种养殖,当一回“农场主”。
二是建议鼓励城区中小学与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各种农业产业化种养殖基地、农业园区开展合作,创建学生“田园学堂”,在作物播种、施肥、开花、结果时节让学生现场参观并与农事体验活动;另外可通过智能化传输系统将种养殖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学校,供学生定期观察了解其感兴趣的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情况。
三是鼓励学校邀请或招募农业专家、种养植能手作为志愿者常态化进校园给学生讲授农艺知识,传授农艺技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