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

2018-07-09 15:02:24  来源:武陵都市报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性工作,贵在坚持,重在落实。黔江区要完成“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的目标,必须多方精准发力,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要在筑牢渝东南生态安全屏障上精准发力。要严控生态空间,严格执行《黔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重点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整治,减轻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环境负荷;要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护林育林还林还草力度,推动全域国土绿化,加快全域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切实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好管理好。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要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上精准发力。要以做优做强旅游业为重要抓手,围绕“旅游大区”建设和全域发展思路,强化举措,全力打造黔江旅游业发展升级版,让黔江旅游强势崛起;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等生态经济,切实增加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和优质生态环境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要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重要方法,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广泛运用,用大数据创造智慧生活、开创美好未来;要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路径,统筹好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两个基本面,健全规划体系,利用好山体、水体、植被和岸线等景观资源,涵养城市文脉文气,着力打造绿色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要在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上精准发力。要严防严控地质灾害风险,紧盯重点区域和重大隐患点,加大动态监管力度,确保防灾减灾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要严防严控工业污染风险,加强对全区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环境执法监测,确保不发生异常排污状况或突发环境事件;要严防严控垃圾再污染风险,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做好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再利用,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要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精准发力。落实生态环保准入机制,严格执行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和产业禁投清单,靠前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生态破坏行为;全面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规划环评部门联动机制,健全生态环保统一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县环境保护联合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健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充分发挥各级河长的作用,切实把保护河库的管理职责和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探索建立纵横结合、财政补偿和市场化补偿相结合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要在提高生态治理水平上精准发力。要用好法治手段,深化环境监管执法“零容忍、出重拳”等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加大污染源检查和环境风险隐患整改力度;要用好科技手段,加快建设生态环保监管大数据平台,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生态环保工作中,构建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智能环保”管理新格局;要用好市场手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要在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上精准发力。要注重生态文化传承创新,着力构建具有黔江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让黔江更具历史厚度、文化深度和人文温度;要注重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加快建设一批绿色机关、学校、社区,使生态文化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把生态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理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早日建成山清水秀美丽黔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