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黔江区委政法委获悉,2016年度全市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调查结果出炉。全区群众安全感为97.6%,较2015年上升3个百分点;政法队伍满意度得分93.65分,较2015年上升1.4分;政法系统司法公信力得分94.44分,较2015年上升2.06分。全区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指数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三提升”。2017年1月6日,区委书记余长明同志对此作出批示:“谨代表区委对政法战线取得骄人业绩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这是广大政法干警牢记宗旨、执法为民的结果,也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区各级干部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鼓励!望继续努力、扎实工作,全面贯彻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开启美丽黔江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公众安全感、队伍满意度、司法公信力、矛盾化解率等平安建设指标,瞄准社会政治更加稳定、矛盾化解更加有效、治安秩序更加良好、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基层基础更加牢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工作目标,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分析研判平安建设工作,聚焦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坚持把平安建设和“两城同创”、“脱贫攻坚”以及经济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谋划,有力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
聚焦“民生”,加强矛盾化解
黔江区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以“星级调解室”创建为抓手,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衔接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推行“八步”、“八家”工作法,强化诉调对接,实行司法确认制和案件评查制,建立调解“专家库”,推广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员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建立区级联调中心1个、乡级调委会30个、村级调委会218个,专兼职调解员5000余人。
强化调解平台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星级调解室”创建,命名星级调解室115个,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4677件,调解成功率达99.9%,调解协议履行率100%。
深入开展“3+1”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工作,区级领导接访下访611次,接待群众758批1990人次。
敢于“亮剑”,突出打击震慑
牢固树立“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思路,创新警务合成作战打击犯罪新模式,以“渝安1号”打击整治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深化“清朗2016”、“扫黄打非”等行动,高扬打击“利剑”,严打侵犯群众利益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年破获刑事案件895件,其中,破获“盗扒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599件,追赃挽损65万余元;重点整治地区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均达90%以上。
政法各部门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区法院坚持将推进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被市高法院确定为2017年首批“基本解决执行难”法院,2016年执结案件3684件,申请执行标的11.59亿余元。区检察院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突出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教育收费、民政救济等民生案件,查办职务犯罪案件20件21人。
净化“土壤”,强化治安防控
按照“党政领导、公安为主、部门协同”原则,深入推进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五张网”建设。新建10个派出所,实现“一乡(镇、街道)一所”总目标。建成卡口25套、前端视频监控镜头918个,警务室40个,法庭、便民诉讼站点30个,派驻检察室2个,建设规范综治中心218个,基层调委会289个。
全面落实网格化布警要求,采取标准化中心治安岗亭和特警屯“点”、流动警务车巡“线”、派出所控“面”、与武警联勤联动、与视频巡查互动补充的模式,以治安岗亭为基点,注重重点时段,科学设置必巡点、必巡线。同时抽调特警、交巡警各10名,组建10个摩托车巡逻小组,3个三人应急小组常态执勤,实现街面与社区巡逻防控的无缝对接,减少巡逻防控盲点,八类案件同比下降16.7%、街面犯罪同比下降22.3%。
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爆、大型活动等领域的防控监管,杜绝了重特大案事件的发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责任,安全生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0%、15.4%,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市控占比“三个下降”。
把正“天平”,坚持公正执法
2016年,法检两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坚持公正阳光司法,开通微信公众号,推行网上公开办理,及时公开生效法律文书。加强司法服务经济发展,建立对涉讼困难企业依法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制度,依法稳妥办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全年审结各类案件12709件,审结率为91.87%。
强力推进政法各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严守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方面,通过政治建警、素质强警加强执法司法主体建设,巩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另一方面,固化案件审核“三级五关”制和司法责任追究,对执法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为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筑牢制度保障。建成民意监测中心,回访警情、案件7300余起,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进行解释、沟通、化解,回访满意率达到99%。
建立督导巡查新常态,区委政法委选聘具有代表性和专业能力的13名人员,组成了执法督导员队伍,经常性深入执法办案第一线、窗口行业等重点部位督导检查,着力从源头上强化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建立完善“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系紧“纽带”,和谐警民关系
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建立健全政治轮训制度,把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政法干警岗前培训和任职培训的必修课,切实强化“四个意识”。
积极培育和践行政法职业精神,深入开展以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政法干警职业伦理、职业操守教育,以崇高荣誉激励干警、以政法文化培育干警。
动员社会参与,先后组织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当事人”、“假如我是一个普通群众”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了“依法治区”征文、“平安黔江,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微型党课”、“七一”文艺晚会和演讲比赛,展示了政法队伍良好形象,和谐了警民关系。
拥抱“平安”,集小安为大安
全面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网中定格、格中定人、人定职责”的思路,把全区划分为“大、中、小”三级网格,设置网格服务管理公示台,开展传牌值日、轮流守护、普法宣传、治安防范。推行传牌值日、“1+x”大院联防机制,全区划分大中小网格1600个,构建起“乡、村、组、院”四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人、事、物和组织管理网络和治安防范的全覆盖。
深化“法治楼宇”创建,开展“五户”评选,推进“三事”联动,对“五户”达100%的楼栋由乡镇(街道)命名为“法治楼宇”,开展“巾帼平安创建”、“路地联创联建”、“双零”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零犯罪学校)、“五乐社区”等活动,推动平安创建人人参与。
创新综治进“园区”,推行“园区+农户”综治工作模式,推动园区管理网格化、防控精准化、巡逻常态化,实现园区发展、农户增收、企业增效“三赢”。
据悉,近年来,黔江区在平安建设工作中不仅是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政法各部门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13年以来,黔江区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综治“长安杯”、“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区法院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法院”;区检察院荣获“重庆市检察机关党员先锋岗”、“全市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特色院”,《惠民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预防》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十佳“优秀预防案例”;区公安局荣获市公安局集体二等功;区司法局3人次评获“重庆市优秀司法所长”。
黔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健华说:“我区政法及平安建设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区政法干警和综治维稳干部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代表区委及区委政法委向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政法综治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真贯彻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政治更加稳定,矛盾化解更加有效,治安秩序更加良好,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服务发展更加有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工作目标,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为巩固深化‘综治长安杯’,打造平安黔江‘升级版’,开启美丽黔江建设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 辛绪明)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