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牡丹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确实不容易,这与我们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近日,记者在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社区油牡丹基地看到,大片的牡丹苗沿着碧绿的阿蓬江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头,一些牡丹苗已经长出了花骨朵。冯家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狠抓后进党组织整改提升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密切了干群关系,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寨子社区过去曾是发展滞后、拖街道后腿的“老大难”,其党总支被街道党工委列为后进基层党组织之一,总结出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底子薄弱、班子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为了甩掉后进的帽子,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村支两委下定决心、瞄准问题、大力整改,才有了如今漫山遍野的油牡丹。
“针对渔滩、马林、中坝、寨子社区党总支等4个后进基层党组织,我们紧扣调查摸底、建章立制、整改转化、检查验收、巩固提升等5个环节,制定了简单易行、措施有力的整改实施方案。”冯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洪芳介绍,在找准找足问题上,街道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采取上级查、自己找、群众提等多种方式;在整改措施上,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工作主线,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活动,学习先进社区、健全民主制度等措施,实行点对点整改,总体取得明显成效,各党总支在后进转化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了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街道党工委狠抓便民服务阵地和平台建设,着力调整基层党组织服务供给方式,推行“一轮双联”工作模式,创新开展“五联五创”,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针对农村无职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街道党工委探索了党员“3+1”活力细胞工程,让231名无职党员在环境卫生整治、最美庭院创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领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了农村无职党员的内生动力。
“通过抓党建工作,班子力量明显增强了。想事、干事、成事已成为大家的思想共识和行为习惯,说干就干、干就干成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唐洪芳说,创新是基层党建的生命力,街道将继续探索创新党建工作,以严密、高效、有序的党建工作促进党组织、党员、群众互为一体、同心同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武陵都市报 记者 梅佳)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