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朝政)黔江属少数民族地区,山高坡陡,在广大农村,木房多易燃,地质条件不稳定、自然灾害多,群众避灾意识弱、自救互救能力不强。下一步,黔江将积极提升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加大对因遭遇各种灾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灾民进行抢救和援助,进一步筑牢民生“防火墙”。
提升灾害应急救助能力
“按照乡镇街道电话报灾并及时查灾、区民政局创建初报、乡镇网络初报灾情、按时续报、按规定核报五步流程,把各类灾情信息快速、准确报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进一步落实乡镇网络报灾五步流程,确保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继续提升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以市级救灾物资储备黔江分库为模式,加快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完善街道镇乡救灾物资储备点30个,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管理制度,落实救灾物资专人、专账、专库管理。
完善灾民倒房重建方案,完善灾民倒房集中重建点“统规自建”模式。在1-2个灾民集中重建点帮助20-50户灾民新建住房60-150间,帮助50户灾民分散重建住房150间,帮助100户灾民修复住房300间。倒房重建资金实现打卡发放,在集中重建点实行16要件项目管理,分散重建实行7要件档案管理。
出台具体救助标准
加强冬春生活救助。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民政部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规程》、《重庆市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规程》等法规和规范化文件,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建立黔江区冬春生活救助标准。年内出台包括具体救助标准体系的冬春生活救助方案,确保灾民安全越冬度荒、祥和过年。
完善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根据民政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探索推进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通知》(民发〔2012〕234号)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重庆保监局《关于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渝民发〔2013〕123号)精神,继续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住房保险方案和工作机制。
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演练、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巩固提高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成果和水平,巩固提高6个市级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成果和水平。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市级减灾示范社区6个,向市民政局推荐培训街道镇乡新民政干部(灾害信息员10人),组织培训村(居)灾害信息员218人。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