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主要走‘生产思维’,而现代农业重推‘销售思维’,‘互联网+’和传统农业的融合为创业者们引来了春天。”3月6日,在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楀把“销售思维”带进两会。
在重庆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张楀说,她来自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但经济还相对落后的武陵山区。作为一名基层农业代表,张楀就传统农业产业依托“互联网+”加快自身发展提出建议。
重庆渝东南地区由于地理区位的制约,一直以来农业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更谈不上农产品商品化,但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电脑手机逐渐普及。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各地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张楀说,据淘宝总部提供的基础数据,2014年黔江本土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模约为2000万元,工商登记主体820家,非工商登记主体560家;拥有11个本土电商平台,在各类电商平台开设网店1601家,其中交易类网店498家;全区工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基本都建有门户网站。
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秀山的云智网商城,酉阳的桃花源赶场天,黔江的邮购乐等等,把服务站点设立到乡镇、社区、村组,力求“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为有想法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建立了创业基础平台,也为苦于农产品销售难的创业者带来了一线生机。
张楀说,目前,本土电子商务仍以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为主,形式分散、规模小,市场覆盖多局限于区内,整个电商产业不仅缺乏龙头带动,还缺乏统一品牌建设的意识。物流配送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大型的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物流体系还未完全成熟,制约整个产业发展;同时电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难度较大,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电商人才匮乏,同时就业培训部门和机构对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力度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张楀建议,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当地的长远规划,整合当地农产品,提升竞争实力。要培育龙头电商企业。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龙头带动是关键,但农业投入周期长,政府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传统农业与互联网要深度融合,物流体系必须建立,搭建县、乡、镇三级服务网点是农村电子商务最终能否发展的关键,希望政府加大对建设服务网点的支持力度,可整合供销社现有各地服务网点,完善乡镇物流,因地制宜解决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此外,政府要花大力气引进或培育本土的专业人才。
张楀建议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引导现有职业学校结合创业者需求,增加创业培训,减少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
张楀说,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农业只管“干活”,一切农产品“管种不管销”,是典型的生产思维,而现代农业是销售思维,“互联网+”和传统农业的融合为创业者们引来了春天。(武陵都市报 记者 龚杰品)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