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在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前来采摘草莓的市民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现摘的草莓好新鲜,口感特别好!”“边摘边拍照,还发朋友圈,真有趣!”“10来分钟我就摘满一篮了,完全停不下来”……在草莓大棚里,大人、小孩边摘边玩,感受着水果采摘带来的种种乐趣。
“开园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人过来摘果,周六、周日每天能有300人。”中元草莓基地负责人、石会镇会西村返乡农民工何路生告诉记者,目前草莓基地占地40余亩,收益情况不错,下一步还将扩大到110多亩,种植车厘子、西瓜等其他品种。
草莓基地热起来了,又进一步带动了原本就以休闲农耕为卖点的中元村乡村旅游。中元村主任费远忠说,来摘草莓的人多了,让村里农家乐的生意都旺了起来,而专程来观光旅游的市民,又往往会受到草莓基地的吸引,大家互相带动、互相影响,乡村旅游就越来越红火了。
观光、摘果、农家乐,这个黄金链条带动了整个乡村旅游市场蓬勃发展。除了中元村,在黔江区的冯家街道、濯水镇、中塘乡、沙坝乡等很多地方,这样的组合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按时节不同,游客可以采摘草莓、蓝莓、枇杷、猕猴桃、脆红李等等各式各样的水果,可谓其乐无穷。
而除了摘果,不少地方还在“赏花”上大做文章,例如冯家街道的牡丹玫瑰园、濯水古镇的花卉园、沙坝乡的百合基地……美丽的花卉吸引来众多游客,也极大地增加了乡村旅游的人气、商气,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门路。
“黔江区多山地,发展瓜果、花卉产业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最大限度地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这样不仅盘活了整个旅游经济,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老百姓参与产业、增加收入。”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正如石会的草莓基地火了,受益的不止是投资人,还有很多当地的村民们。据了解,草莓基地按照每亩513元的价格流转了村民的闲置土地,还吸纳了约40人在基地务工,她们大多是中元村的普通农妇,以前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自从开始在草莓基地务工,每天能收入80元,繁忙季节一月工作20多天,工资大约2000多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依托有利的生态环境,黔江区各乡镇大力发展“摘果赏花”经济,已成为乡村旅游产业中的一抹亮色。据了解,下一步,全区还将继续引导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完善提升相应配套服务设施,吸引更多游客来乡村旅游观光、食宿休闲,进一步打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金字招牌。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