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2016年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17-02-27 11:10:45  来源:黔江社会经济  作者:SystemMaster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黔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黔江区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成绩突出,获批创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实现了“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良好开局。

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是让广大农民富起来的直接手段。据统计,2016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34.6792亿元,增加5.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2.3017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20元,居全市第3位。

濯水镇双龙村养蚕大户粟海燕,养蚕十余年,通过养蚕,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16年,粟海燕承包流转的桑园共160亩左右,室外养蚕大棚62个,全年养蚕265张,产茧182担,实现产值36万元。

在水市乡杨柳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元奎告诉记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去年,杨柳村党支部带领农民种烤烟、种茶叶、种蔬菜、发展养殖,农业产业搞得热火朝天。

去年,杨柳村村干部带头种植烤烟200多亩,示范带动36户群众种植烤烟866亩,全村烟叶产量突破25万斤,实现产值320万元,烟农户均收入8.8万元。大力开发野生茶叶,获得收入20万余元。发展山羊、肉牛等草食牲畜,全村新增养殖户20余户1300多只(头)草食牲畜,5户贫困户借助养殖山羊400余只,获得收入3万多元,一举实现脱贫越线。种植高山绿色蔬菜100亩,为群众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像粟海燕一样的养蚕大户、烤烟大户、养猪大户,区内还有很多,他们都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为自己找到了致富之路,同时还带动周边百姓一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据介绍,去年,黔江区通过持续稳步推进畜牧、蚕桑、烤烟“三大骨干产业”,提质发展优质水果、高山蔬菜、优质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3+3”山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去年,黔江依托50万头无抗优质生猪基地建设,快速壮大肉牛、山羊、豪猪、肉兔、家禽等畜牧产业,年出栏生猪90万头、肉牛4.1万头、山羊2.5万只、家禽110万羽,连续9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建成桑园基地10万亩,完成养蚕4.14万张,产茧3.14万担,产茧量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全区种植烤烟5.2万亩,收购烟叶10.32万担。新栽猕猴桃、脆红李、红叶冬桃、树莓、草莓等优质水果1万亩,产量达到1.43万吨。突破发展加工型蔬菜、出口蔬菜,播种蔬菜25.4万亩,产量达到30.1万吨,实现年供港鲜菜5万吨以上。新增玄参、百合等中药材基地1.1万亩,加工的青蒿素出口到印度及非洲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黔江区完成全区3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5738户22256名贫困人口越线达标,全面实现“户脱贫、村销号、区摘帽”。而农业产业在让农民脱贫致富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去年,黔江区在贫困村建成烤烟基地1.3万亩、蚕桑基地1.1万亩、蔬菜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8200亩、水果基地9500亩、茶叶基地2500亩、杂粮基地3400亩;饲养生猪2.1万头、肉牛1600头、山羊8500只、豪猪2000头、家禽14万羽;贫困村已实现农业产业全覆盖。

三产融合力度加大

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如何使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就需要加大产业融合力度,通过产业融合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2016年,冯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打造“全市乃至武陵山区最具影响力的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核心区”,坚持产村相融,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路径。

据了解,去年,冯家街道抓融合、促发展,不断深化休闲农业、生态搬迁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思考中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创新打造了中坝家园乡村旅游民宿接待中心,完成群众搬迁入住,成功培育出乡村旅游示范户48户。在高峰期,当地部分农家乐收入能高达20万元。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门路。

在农业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塘乡,全乡流转耕地面积达到2.2万亩,已建成猕猴桃基地7000亩、脆红李基地5000亩、油茶基地1200亩、树莓基地500亩和白枇杷基地500亩。

为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加大“农旅融合、农信融合”力度,中塘乡大力实施“以旅促农、以农强旅、农旅结合”和“互联网+”发展战略。2016年,全乡举办各类节庆活动4次,带动乡村游客15万人次集聚中塘,拉动三大园区直接销售收入近500万元,也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大网销力度,全乡新建成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1个、农村电子商务网点4个,成功将脆红李、猕猴桃等特色农副产品搬到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形成了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态势。

据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市场拓展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区共建成休闲观光和采摘体验园4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2个、乡村旅游景点24个,新增星级农家乐74家;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20次,接待游客350万余人次,实现收入2.3亿元;“武陵田园·黔江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初步形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初显 。建成桐乡·丝绸工业园,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建成渣海椒、黄秋葵、地牯牛加工线,成功开发洋芋粉、苕粉、百合干;启动建设5万吨供港蔬菜加工项目。建成武陵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全国性农产品配送中心6个;建成三磊、黔益、百发等冷链库容近10万吨,培育壮大各类物流企业220家;引进京东、阿里巴巴、猪八戒等知名电商品牌,新增电商主体600余家,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21.44亿元,同比增长17%。

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股权化改革步伐加速。去年,全区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家庭农场174家。遴选社会化服务组织15家,完成代耕、代播、代收面积1.74万亩,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8990亩。启动了农业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项目5个,流转土地面积2749.39亩,覆盖农户954户。出台“增信贷”贷款管理办法,累计向20余家涉农经营主体放贷2000余万元,农村活力全面激发。

农业科技快速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行业,它的发展更需要科学技术。近年来,黔江区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并日趋成熟,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收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位于石会镇关后居委1组的黔江区聂亮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武陵山独特自然环境和自身的食用菌种植技术等优势,自成立以来,一直引领、传授、培训、服务于当地老百姓。

去年,合作社食用菌年产量达到600吨,产值42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运用强强联手合作方式,利用现代高科技种植技术与传统种植技术相结合,同时实现现代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利用桑枝条、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既培育出绿色、营养、美味的食用菌,菌糠又成为上佳的无公害肥料,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蚕农利用每年冬剪的蚕桑枝条和冬季不养蚕闲置桑地来种植食用菌,每亩能增加收入33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作用,现代高科技种植业10亩可节省1名劳动力。可把多余的劳动力用在发展第三产业,无形增加了老百姓的工资收入。

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来,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快速提高,全区推广食用百合、羊肚菌等优良品种300余个,展示示范品种40个;全面推广烤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完成土地深松1万亩、推广农业机具1400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而由区农委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育快速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全年新增农民田间学校5所,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名,新增现代青年农场主10名;新增农业专家8名、技术指导员80名、科技示范户800名,新增农业示范基地5个,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100名。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