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黔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
2016年暑假,黔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轮流到村镇银行社区市民学校辅导留守儿童;每个周末都风雨无阻地带头参加“两城同创”工作,捡拾垃圾、宣传“两城同创”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做“文明劝导员”。(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9月2日16版)
B2.李自涛
今年32岁的李自涛,是黔江区濯水镇桐木村2组人,在8岁时患上耳瘤病,是一个听力障碍的残疾人,靠送桶装纯净水赚取微薄收入。他每桶水捐出一元,资助那些重症患者、困难残疾人和困难残疾家庭及社会五保老人。他是市民眼中的“活雷锋”。 (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9月3日05版)
B3.孙文质
65岁的孙文质,是黔江区水务局的退休职工。虽然退休,可他的一天却比上班职工还忙碌,特别是“两城同创”工作开展以来,他一手提垃圾袋,一手拿火钳,不怕脏、不怕臭、不怕晒,每天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9月6日11版)
B4.田虹
今年53岁的田虹,是重庆酉阳人,现任黔江区城南街道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区汽摩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来,她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资金积极帮助贫困家庭,组织商会捐钱捐物,带头参与“两城同创”,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9月21日11版)
B5.费远忠
从2004年开始,费远忠担任中元村党支部书记至2015年。2016年,担任村党总支委员。在石会镇中元村626户2446位村民心中,费远忠就是他们的主心骨,从担任组长到村支书,为了村里的发展,他事事带头,敢为人先,让一个出名的市级贫困村成为市级示范村。(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13日11版)
B6.毛健
毛健是黔江区正阳街道群力社区党总支书记,也是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从2002年群力社区建制以来,他就一直奋战在服务社区居民的第一线,积极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热心帮助困难家庭,带头参与“两城同创”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心中有百姓”的诺言。(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14日11版)
B7.杨胜贵
杨胜贵,黔江区石家镇长山村党支部书记。他带头发展产业,狠抓基础设施,热心帮助村民,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和尊敬,村民们都说他是值得信赖的“当家人”。(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20日11版)
B8.邱天建 郑素云
邱天建、郑素云,正阳街道凉水井老街人。夫妻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奔忙在“两城同创”一线。扫帚、撮箕是他们的工作伙伴,广场街道是他们的工作战场,困了打个盹,饿了吃点便餐,刮风下雨,清扫的步伐从不间断。(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21日11版)
B9.曾昭和
曾昭和,城南街道沙坝社区工作人员。他是社区出了名的大忙人,同时也是社区“两城同创”工作的带头人,还是一个坚守岗位数十年的“固执人”,每天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当地居民的大小事情忙碌着,不辞辛苦,默默付出。(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25日11版)
B10.杨胜文
城南街道黑山社区居民杨胜文,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20多年来,他坚持为周围的父老乡亲免费修理水电、疏通下水道,在洪灾、雪灾来临时,他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家虽然不富裕,但他总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26日11版)
B11.任正全
石家镇渗坝村5组的任正全,对传统文化艺术执着追求,曾被区政府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是黔江有名的农民书法家。他不仅每周为中小学义务上书法课,还坚持每年参加送春联活动,得到村民们的赞赏和爱戴。(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27日11版)
B12.郑守明
63岁的郑守明,是城南街道南沟社区6组居民。他不仅是一名环卫工人,还是居委护林员和小组组长。从20岁开始从事生产队工作,一坚持就是四十多年。他的敬业精神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不少居民都十分佩服他、尊敬他。(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0月29日07版)
B13.冯淑英
冯淑英,城东街道官坝社区居民,她从一个带孙子的家庭主妇成为“两城同创”的志愿者,后被聘为“城东街道十乱治理劝导员”。在当劝导员期间,冯淑英 “劝”走了阳光花园广场附近长期卖小吃、水果的游摊和占道经营的菜贩等,为“十乱”治理打下了基础。(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1月1日11版)
B14.宁超良
宁超良,城西街道西山社区“两城同创”志愿者。在黔江城区城西九路,他从早到晚不停地巡查,劝导和制止乱停乱放和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在他的配合下,多年来“脏乱差”的城西九路,变得整洁、靓丽了。(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1月3日05版)
B15.任占军
今年39岁的任占军,担任城西街道市政综合执法大队队长,菜市场、街道、小区便是他工作的地方。“两城同创”期间,他带领队员们长期坚守在第一线,身体力行,艰辛付出,换来了辖区靓丽的市容,受到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1月8日11版)
B16.徐赟
徐赟是黔江濯水镇人,在三峡学院上学,2013年加入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每年的寒暑假,他与黔江籍在全国各地上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进社区市民学校为留守家庭的孩子辅导作业、深入到乡镇慰问空巢老人等。(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1月17日11版)
B17.寇建设
寇建设,黔江区白土乡三塘村人。他积极带头发展产业,帮助村民提高烤烟种植技术;他主动拿出自己所有的土地,全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两城同创”期间,义务执勤,宣传“两城同创”知识,三塘村的环境卫生变了。(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1月21日05版)
B18.吴永富
吴永富,黔江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助学、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对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用大爱诠释了 “志愿者”这个光荣的称号。(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1月24日11版)
B19.邹保全
59岁的邹保全,是黎水镇黎水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他一直坚守医德医风,给病人理疗从不收费,深更半夜出诊也从不收钱。作为一名农村党员,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当地群众心中,他是为病人着想的贴心人、好大夫。(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1月25日11版)
B20.徐国均
徐国均,居住在城东街道文汇社区御景龙庭小区。他是一位退休老人,不仅负责小区的治安、环境卫生、协调居民间的和谐关系,还在小区办起了文化宣传栏。在他的“守护”下,御景龙庭小区连续8年无治安事件发生。(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2月9日11版)
B21.张姚
家住黄溪镇黄桥社区7组的张姚,今年28岁。在外打拼7年之后,张姚带着梦想回乡创业,开过长安面包车,做过水果生意,最终选择发展桑蚕产业,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他年纪轻轻,不但是村民们的致富带头人,更是社区文明的传播者。(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2月15日11版)
B22.杨友进
今年41岁的杨友进,先后担任白石中学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红十字白石志愿服务队队长,从2006年开始,他用真诚和善良编织着一张爱心网,书写着人间大爱。10年间,他为留守儿童、贫困大学生捐资助学10万余元,被人们誉为“大山里的爱心使者”。(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2月27日11版)
B23.邱天忠
今年66岁的正阳街道朝阳社区1组村民邱天忠,4年多来,坚持义务办墙报,向广大群众传播正能量。自“两城同创”以来,积极为辖区“两城同创”出力献策,并被街道聘为“卫生监督员”。这些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他一直坚持,成为社区好人的代表。(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12月30日11版)
B24.腾凤华
黎水镇新花村2组的腾凤华,靠自己的勤劳和聪慧,在大山深处经商发展产业,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与此同时,她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经商之道传授给村民,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之路。(详见武陵都市报2017年1月7日11版)
B25.向勇
向勇,冯家街道司法所所长。多年来,她把街坊当邻居,把群众当亲人。走在街上,沿街的百姓都要喊她进屋喝茶;下到村里,沿途的群众都要挽留她吃饭。亲民为民,长期与群众打成一片,村民说这个“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就是从基层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详见武陵都市报2017年1月10日08版)
B26.周伍
今年28岁的周伍,在近三年的创业路上,带领鹅池镇3个村260多户村民发展产业致富,他也因此先后被授予蔬菜产业发展先进个人、黔江区十佳创业明星、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市级青年农场主等荣誉称号。(详见武陵都市报2017年1月20日11版)
B27.周文辉
45岁的周文辉是黔江区水田乡人,2014年妻子因脊髓病变致瘫痪,他便成了妻子的双腿,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受到邻里的好评。他说,“42岁之前,成家立业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42岁之后,把妻子照顾好就是我余生最重要的事……”(详见武陵都市报2017年1月25日06版)
B28.正阳舟白隧道清洁工
在正阳、舟白隧道,胡秀银、黄义泰、徐佳红、田桂英四名清洁工人昼夜奋战在里面,宁可一人脏,换来公共环境整洁干净。对他们而言,黑白颠倒是常事,并且常常和危险相伴,但为了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他们一直坚守从无怨言。隧道清洁工,在平凡中蕴藏着伟大。(详见武陵都市报2017年2月7日06版)
B29.李家溪爱心志愿服务队
在“五乐社区”李家溪安置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主要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慢性病患者“一对一”服务,让他们能够得到更精准的治疗和更悉心的照顾,他们就是李家溪爱心志愿服务队,是这群特殊群体的“私人医生”。(详见武陵都市报2017年2月14日06版)
B30.黄辉政
今年45岁的黄辉政,家住杉岭乡杉岭社区1组。他从一名下岗职工开始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 在生活与工作中,终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德准则,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详见武陵都市报2017年2月16日06版)
B31:刘邦武
今年85岁的刘邦武,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退休后的10余年时间里,他一直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为民写下建言520条,70%被各级各部门采纳。特别是在“两城同创”工作中,刘邦武常年奔走在城区大街小巷,提出意见和建议,换来了宽敞的街道、洁净的路面和完善的城市功能。(详见武陵都市报2016年9月19日04版)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