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牛肉。
检查白家湾菜市场。
检查冻库食品。
市民在查看检测公示栏。
市民放心购买食物。
工作人员对菜市场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
“食品药品安全,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样样贴近民生,样样关乎民情。” 2月16日,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黔江区分局局长莫元明在谈到2016年的工作时说,黔江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艰辛、有曲折、有努力、有成绩,分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围绕全年重点工作,坚持“四个最严”,落实“四有两责”,推进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以“两城同创”为抓手,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年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两城同创”食品监管有成效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老板儿,做生意还是要讲究卫生,把口罩戴好。”“一定要讲究食品安全,您放心卖,老百姓也放心买。”……2月16日一大早,黔江区南海城菜市场已热闹非凡,卖菜的吆喝声、买菜的讨价还价声、商贩摆放菜品时秤盘碰撞声响成一片,在这片繁华的市场里,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黔江区分局食品流通科科长姜燕一边认真检查,一边不厌其烦、循循善导地与摊贩交流,督促其落实好食品卫生管理的各项要求。
2016年,自黔江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吹响黔江“两城同创”号角以来,一场空前的全民大行动就此拉开序幕。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黔江区分局也积极行动,与黔江区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为“两城同创”工作献智出力。
姜燕说,自“两城同创”工作开展以来,她和食药监分局的同事们,每天早上七点半以前就已经完成了对菜市场的监管巡查,将监管图片传给局领导,再由局领导向区“两城同创”办报告,做到了日巡查日报告。对城区9个菜市场185个摊位进行了规范经营,每天安排1名执法人员现场指导、解决食品从业人员白衣白帽白口罩的问题,从业人员长期形成的陋习得以纠正。这样切实有效的巡查制度,既落实了监管责任,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莫元明介绍,为了将此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形成长效,从2017年1月起,就改由城东、城西、城南三个办事处监管所负责辖区日巡查日报告,实行执法人员轮流值班,分局领导和纪检组长督察督办。
尽职履责在其位谋其政
为群众织好食品“安全网”
众所周知,在黔江区“两城同创”工作开展以前,有的菜市场、“三无”小吃店不合格食品混迹市场,早夜市餐饮摊点卫生状况差,餐饮具洗消不彻底,假冒伪劣保健品欺诈消费者等问题成为监管领域的“顽疾”。黔江区食药监分局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破解,取得了明显成效。
莫元明回忆,在参与“两城同创”工作中,腾龙苑片区脏、乱、差,小作坊、餐饮经营者对多年养成的陈规陋习习以为常,以“我们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有啥子好改的嘛”为由,不接受、不愿意改变,成为食品卫生管理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此,黔江区食药监分局由局领导亲自率队,与区市政园林局、公安局、商务局、城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一起,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对腾龙苑进行彻底整治,不到一个月,该片区的综合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变得干净、整洁,附近的市民拍手称赞。
这,仅是黔江区食药监分局积极参与“两城同创”工作的一个缩影。
黔江区食药监分局在摸清底细、责任落实、宣传培训、引导和督促到位基础上,采取“五统一”、“五抓”,促进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规范,统一农贸市场管理制度、统一建设快检室,并配置食品快检设备;统一公示监管信息,设置专门位置对监管人员信息、备案证进行统一公示,统一设置熟食“三防”设施,统一熟食经营者规范着装。
规范餐饮加工行为,增强经营者自律,“明厨亮灶”工程圆满完成。在教育系统校园食堂和城区投资100万元,建成视频、电子监管或透明厨房189家;对城区“前灶后厅”585家进行了改造。按照法定要求,切实加强食品摊贩的管理,与市政部门协调,设立了早市夜市烧烤集中摊区,对非集中摊区,由市政部门依法取缔;对集中摊区,由分局严格按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求,统一标准要求,使其规范经营。对于有固定场所的餐饮店等业主,在生产加工场地卫生垃圾处理原料储存等方面,做到了常提醒常监督常教育;对生产加工场地的卫生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罚,对有接待能力的某宾馆的卫生不合格和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和警示,以儆效尤。
值得一提的是,黔江区食药监分局在白家湾批发市场投资上百万元,配置岛津系列检验设备,渝东南片区从黔江批发出去的蔬菜水果都得到快速检测,切实提高了黔江区食品安全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在全市未出台相关条例前,创新小作坊管理办法,实行登记备案,规范管理。
“我们力争在食品药品领域为老百姓织一张更加结实、细致的‘安全网’,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莫元明说,我们深深感到创卫工作既艰辛又喜悦,艰辛的是工作确实繁琐、具体、辛苦,喜悦的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创卫中把黔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的能力和现状向着安全的目标推进了5至10年,启动了黔江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两城同创”工作中,通过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查处一批,教育一批,提升了全行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卫生水平,找准了食品药品监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持证率由55.2%提升到了98%;过去小作坊、小摊贩无人监管无人负责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黔江区食药监分局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夯实工作基础。”莫元明说,在5名分局领导中,60%属异地交流干部,他们在工作中“舍小家为大家”,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
扎下根子服务发展
放得下接得上管得起来
“吃地方饭、喝地方水、呼吸地方空气,就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莫元明深情地说,作为中央和市属直管单位,必须扎下根子,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在实处,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立足监管转变政府职能中,黔江区食药监分局把放权、管理和服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分局所拥有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审批权、日常监管权下放街道镇乡,做到了放得下,接得上,管得起来。30个街道镇乡在食品生产经营两证合一的改革中都办理了行政许可和备案,案件全年查处185件,罚没款203万元,处罚基本到位。
在服务上,帮扶5家企业申请证照,6家企业换发许可;协调2家绿豆粉生产企业向重庆市卫生监督局,申请办理了绿豆粉企业标准备案,填补了特色绿豆粉长期无标准的空白问题;帮助科瑞南海制药开发的两个糖尿病新药即将通过验收投入市场,委托生产19个品种获得现场验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坚持巡查督办制度,建立了监管执法档案,城区达到7355卷,其中行政审批3505卷,监管执法的做法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调研中得到肯定,被市局和区法制办推广,两个典型案例被市局向国家局推荐,在农村过期糖果查处案例被市局在全市通报,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管在重庆市食用农产品监管会上作经验交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黔江分局,以其务实的服务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在黔江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开拓创新。我们相信,黔江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有了保障,黔江人民的幸福生活会越过越好。
(记者 周艳红/文 杨哲翎/图)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