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上班后,黔江区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积极贯彻落实全区“两会”精神,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将以建设“中心城市、美丽黔江”为招商方向,以开展“招商引资提质年”、“落地企业服务年”为工作载体,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20个,协议引资250亿元,实现到位资金160亿元(利用内资125亿元)。
“抓好工业平台建设,集中培育材料、纺织、环保三大产业园。”据介绍,黔江区将抓住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去产能的机遇,推进年产30万吨无碱玻纤项目建设和京宏源铝加工产业加速放量,深入对接山东格瑞德、福建海源等企业,力争在玻纤管道、新能源汽车配件和铝制品深加工等招商方面取得突破,搭建材料产业骨架;把握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在推进年产300万件羊绒制品、3000万件雨具项目建成达产的同时,重点对接广东以纯、福建斯舒郎服饰、上海中昊针织等企业,力争在大型面料和知名服装品牌企业招商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纺织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三峰环保产业园平台,推进与重庆再生资源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力争在报废汽车拆解、电子垃圾处理、废旧塑料加工等招商方面取得突破,增强环保产业集聚。此外,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全市“6+1”支柱产业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光伏发电等战略性新兴项目。
立足“武陵仙乡”旅游定位,按照“一城主导、一江拉动、一点引爆、全域发展”路径,突破推进旅游招商,提速建设濯水、芭拉胡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小南海、神龟峡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配套建设濯水—马喇、三塘盖—沙坝、阿蓬江—神龟峡等旅游公路,招商引进横店水秀、通用飞人航空等旅游项目。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继续深化与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的合作,力促电影艺术界重大节会活动、国内外大片拍摄取景在黔举行。挖掘“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加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旅游产品、金融小镇、星级酒店、智慧旅游等项目招商引资,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方向,推动老城提质升级、新城功能完善,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着力推进桐坪隧道、黔江北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市互联互通能力;积极招商引进立体停车场、世纪广场、武陵大剧院、新城体育中心等项目,早日促成万达广场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健全城市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公路物流港,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海关、检验检疫等对外开放平台优势,大力引进特色出口加工贸易、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积极争取云计算、大数据、保税贸易在黔江布局;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积极协调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在黔设立金融机构。(记者 周艳红)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