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十三五” 期间,黔江区将以增强人民体质服务、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推动全民健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体育和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区全民健身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成为重庆市全民健身的“窗口”。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城乡全覆盖。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形成城市、乡镇、村(社区)多层次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7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群众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启动建设新城综合性体育公园、仰头山国家级青少年户外运动基地。继续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乡镇全民健身广场、社区健身点、村农体工程全覆盖。在城区选址建设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在新城建设1条登山步道,在黔江峡谷公园规划建设健身广场,在乡镇、村(社区)新建5条全民健身路径,在条件适宜乡镇、街道新建足球场2个。建成阿蓬江“一江两岸”自行车环道。
城市社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定,确保全民健身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在现有城市绿地、居民小区、公园融入体育功能,缩小群众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半径。城区新建小区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配套相应面积的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合理利用资源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公共体育场地利用率。继续实施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学校在节假日实施体育场地免费开放,充分满足群众健身锻炼需求。
到2020年,全区全民健身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成为重庆市全民健身的“窗口”。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运动健身成为城乡居民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城乡居民体质监测抽样合格率达95%以上。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不断完善。以体育供给侧改革发展带动健身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全民健身成为体育经济新增长点和动力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更加明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记者 徐朝政)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