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3年投入5.2亿元 搬迁1.9万贫困人口

2016-10-21 10:30:13  来源:黔江社会经济  作者:SystemMaster

石家镇渗坝村的基础设施。

近日,黔江区石家镇渗坝村2组的贫困村民徐韦一大早就出了门,急着到附近的工地上找活干。望着才从半山腰上搬到公路边的新家,徐韦憧憬起今后的幸福生活:“如今惠民政策好,让我们一家有了新房,还新发展了几十亩蚕桑,让我家有了新的盼头……”

近年来,黔江区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资源整合、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三年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1.4万户4.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900余户1.9万人。

让贫困人口“愿意搬、搬得准”

近年来,黔江区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将居住在深山峡谷、边远高寒、环境恶劣地区以及其他生活艰难地区的农户纳入搬迁范围,通过户申报、村评选、乡镇审查、区级复核的办法,锁定搬迁对象;重点搬迁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的农村建卡贫困户、低保户和D级危房户,对有意愿却没有搬迁能力的特别困难农户实行“兜底搬迁”,帮扶430余深度贫困户不花一分钱搬迁住进新房。

石家镇渗坝村2组的贫困村民徐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徐韦的老家原来住在半山腰上,老房子四处透风,距离公路很远,生产生活极为不便。那时,徐韦一家人最怕的就是冬季。因为一到冬季,半山腰上经常性缺水。为挑一担水,要下到山脚的河边,一个来回需要近两个小时。

2015年,随着黔江区脱贫攻坚的深入实施,石家镇将徐韦一家列入增补贫困户帮扶名单。渗坝村支两委动员徐韦搬离老家,享受国家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将新家安置在公路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徐韦一家实行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让贫困群众“搬得出、搬得动”

近年来,黔江区通过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2013至2015年,根据搬迁对象的收入和安置条件的不同,制定重点向贫困户倾斜的差异化建房补助政策,在市级统一政策基础上,区本级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按照搬迁人口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配套,在全市率先对深度贫困户实行兜底搬迁政策。2016年起,对建卡贫困户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深度贫困户实行“交钥匙”政策,建房差额部分由对口帮扶部门帮助解决。

徐韦说,自从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帮扶下,搬到公路边建起新房后,不仅饮水难题得到了解决,就连最起码的生产生活条件也相应得到了很大改善。

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黔江区围绕基础设施“六通六有”和公共服务“六个配套”要求,整合各类资金2.2亿元,改善基础设施;每年对每个集中安置点补助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鼓励居民自主创业,靠近城镇鼓励经商,靠近园区鼓励务工,靠近景区鼓励发展乡村旅游,靠近集镇鼓励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入驻搬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等培训2.3万人次,引导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2000余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从贫困村民徐韦一家以往的居住情况看,往年想腾出手来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真是有心无力。而自从搬到了公路边的新家,经过努力,今年徐韦一家发展了几十亩蚕桑。在闲暇之余,徐韦还到附近的工地上打零工贴补家用,初步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仅在石家镇渗坝村像徐韦这样,通过实施搬迁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并非个例。本村其他贫困村民如邓相楼等家庭也如此,通过搬迁让一家人摆脱了贫困,住进了新房,专心发展致富产业。较为有趣的是,邓相楼家的新旧房紧挨着,至今仍在,一新一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者 谭登帆 文/图)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