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晴朗天气一如既往,黔江区石家镇渗坝村二组的贫困户邓相楼夫妇,早早地就起了床,忙着从屋檐下抱出大豆角在院坝里翻晒。“趁这段时间天气好,我要抓紧把大豆打出来晒干,然后卖了变成现钱。”邓相楼夫妇一边忙碌着,一边和记者交谈,尽管今年大豆只有近200斤,但总算也能卖几百块钱,可以贴补家用……
老木屋摇摇欲坠
说起贫困户邓相楼家的贫困原因,石家镇渗坝村委会一班人都很无奈。村委会负责人徐亚宁说,为了让邓相楼家能够顺利实现脱贫目标,村委会里的党员干部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使出了各种招数。
“你说他懒嘛,他们一家人又很勤快,随时都在田间地头忙碌,但总是一年下来没有多的收入。”徐亚宁说,当地有句俗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路不来一世穷。归根结底,邓相楼家贫困,主要是因为在搞活经济和发展生产上思路有些问题。说白了,就是家庭有点欠缺打算。每次路过邓相楼家,看到一间不足50平米的老木屋摇摇欲坠,渗坝村委会一班人很着急。这不仅仅是因为贫困现状让人触目惊心,村委会更担心邓家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出现安全事故。
2015年初,渗坝村委会通过商议,决定按照政策对邓相楼家实施危房改造,尽快让邓家人住进新房,先改善居住条件,再寻思发展产业。启动实施的第一天,渗坝村委会带领附近的党员干部,再次实地察看邓家的贫困现状。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老木屋,除了四壁透风外,不仅屋内很潮湿,屋顶还存在漏雨状况。
“居住在老木屋里头,我们一家人最怕下雨。很多时候,半夜刮风下雨是我们一家人最紧张的时候。风大怕房子倒了,雨大就需要端盆接雨,否则一个屋子都是湿的……”邓相楼的家属倪建萍说起以往的经历,至今还心有余悸。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通过实地察看,邓相楼家的实际情况震撼了现场所有的人。渗坝村委会趁热打铁,在现场动员所有的党员干部捐款,在短时间内,凑齐了2000多元。
鉴于邓相楼脑壳有些不灵光,对其家实施危房改造,渗坝村委会一班人包打包唱,有的干部当起了监工,有的负责出面协调建材,有的负责招呼施工队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危房改造的很多材料依旧不能到位,怎么办?没办法,渗坝村委会还得继续出面,采取垫支的方式,总算让邓家新房一天天增高,乃至成型。
与此同时,在发展生产上,渗坝村委会也是下足了工夫。农忙季节来临,前几天该做啥,由村委会出面进行安排,并随时电话督促生产进度。看到邓相楼家种植了几亩大豆,村里人纷纷为其出主意,督促尽快趁天时翻晒出来,然后卖成现钱贴补家用。看到邓相楼的儿子已经成年,村委会动员外出务工挣钱。如今,每个月能为家庭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
针对邓相楼家脱贫后尽乏力的现状,渗坝村委会已规划让其发展10亩以上的蚕桑,夯实脱贫基础。在动员之初,渗坝村委会负责人徐亚宁首先让邓相楼吃下一颗“定心丸”:“栽桑养蚕技术上的事不要担心,不是你所考虑的,到时候你只管出力就行,一切都有村委会替你出主意……”
如今,邓相楼一家已搬进新房,儿子每个月能寄回2000多元,发展蚕桑也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至今,摇摇欲坠的邓家老木屋依旧还在,每次路过,邓相楼与妻子都不胜感概:“往年居住在老木屋,大女儿那么大的人了,回来都没多的住处。现在就不同了,不仅有了新房,家里还有了多余的收入,生活有了新的盼头!”(记者 谭登帆 文/图)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