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多方施策解贫困户脱贫难题

2016-09-18 11:09:59  来源:黔江社会经济  作者:SystemMaster

中秋节刚过,黔江区石家镇渗坝村委会的干部们简单碰了个头。村委会负责人徐亚宁简单说了自己的意图,各自分头骑着摩托车下乡到户。沿着渗坝村境内那条小河逆流而上,只见村里的道路已经连通了沿河的住户,有的住户的入户路正在进行抹平处理。放眼望去,平整的村道路向远方延伸……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渗坝村地理条件较差,境内山高坡陡,沟壑密布,并且与彭水县接壤,是石家镇至彭水县的必经之地,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正是由于这种地貌,也导致当地很多村民吃水困难,要在这种地方搞扶贫,可想其难度。

面对当初下达的扶贫攻坚任务,渗坝村支两委坚定信心,结合实情,分类解决,迎难而上。徐亚宁说,基层党组织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要打赢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扶贫攻坚战,就必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战中的决策核心作用、组织核心作用。

根据摸底情况,我们渗坝村委会决定先搞一次党员干部捐款活动,帮助贫困户邓相楼家先从具体困难中解脱出来。在捐款之前,村里的党员干部全部到实地去查看了邓相楼家的实际情况。走到现场,每个党员干部都被震撼到了。邓家的房屋已经出现倾斜,屋顶漏雨严重,地板极其潮湿……通过商议,村委会决定首先让邓家搬离住房,在附近安置重建。鉴于邓相楼家的实际情况,村委会干部竟然到施工现场当起了监工,门窗、木料、砖石等建筑材料,由村委会出面协商,采取垫支的方式实施……经过紧张施工,如今,邓家已经住进了新房。

至此,从帮扶邓相楼家开始,渗坝村委会一班人被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开始向全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发出了总动员令……

改善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渗坝村与全国其他贫困落后地区相比如出一辙,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支撑乏力、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空间狭窄,是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碍,不解决造血问题,单纯输血无疑是杯水车薪。

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渗坝村针对部分村组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缺水严重的实际,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拓宽群众发展空间。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全村37户贫困户,有20多户贫困村民,通过实施“挪穷窝”,搬离原住地,摆脱了以往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等现状。实施搬迁工程,以前挨近邻鄂地界的一户村民,通过发展山羊,如今已走出了贫困。还有一户贫困村民,以往连用电都困难,在搬离原住地后,短短两年时间发展5头菜牛,为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走进渗坝村,硬化后的产业路、出行路四通八达,人行便道连通大小院落,大大提升了生产生活条件。2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已实施,王家溪河堤已得到维修,烤烟和蚕桑园区的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对比以往,看看现在,贫困户邓相楼的家属倪建萍说,就我家的贫困情况,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短期内想“翻身”很难。通过村里的帮扶,我家现在新房也有了,成年后的孩子也能外出挣钱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记者 谭登帆 )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