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城旧貌换新颜 我们用行动说话

2016-05-19 10:54:16  来源:今日钱江  作者:SystemMaster

城北综合农贸市场

三轮车整治后的路面

“喂,你好,关于黔江区‘两城同创’,我作为市民有很多感想。”日前,热心市民何宗怀致电本报热线,称自己想吐露一些关于“两城同创”的心声。

何宗怀系黔江区烟草公司的退休员工,长期关注黔江的城市发展变化。此次全区开展“两城同创”活动,心系黔城的他,也在留意着家乡的变化。

“‘两城同创’活动开展以来,黔江城的变化真的很显着,有目共睹。”说到变化,何宗怀滔滔不绝。而这第一个变化,当属老城区三轮车整治。

三轮车少了,路面清爽有序

自3月1日起,全区开展了老城区三轮车综合整治,实行三轮车限行管理,禁止三轮车在限行路段、限制时段通行和停放。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在各部门的努力以及广大市民朋友的自觉遵守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原来的路上,到处都有三轮车的踪影,让黔城的交通看上去很混乱,矛盾重重,还容易堵车。”何宗怀说,对比以往的样子,现在可是大变样了,路面清爽,交通有序,很有中心城市的味道。

城北菜市场投用,游摊不见了

4月29日,逢场必堵的北门集市,正式搬迁至城北综合农贸市场,北门的成功减负,使得黔城又多了一个畅通出行的路口。而正式开放投用的城北综合农贸市场,有活禽区、鲜肉区、水产区、熟食区、干货区、蔬菜区、肉类加工区、冷冻食品区共53间门面和117个摊位,更有自由贸易区,既满足了固定菜贩们的摊位,又给了游摊游贩们一个规划入市的场所,同时保障了贸易秩序,让市容环境得到了统一管理。

“以前街上游摊游贩好多,这里搭个篷,那里占个地儿,很不美观,环境和秩序也不好。”何宗怀说,以往北门逢“4”、“9”时堵得不行,现在全都搬迁至城北后,不仅菜市场规范了,北门多年的出行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这是真正的惠民工程。

靓丽的三岔河

城市“伤口”得到“治愈”,更靓了

《燕子坪小区院坝换新颜》、《黔城原彩印厂垃圾已清理 将聘请保洁员》、《区水务局全力开展城区河道环境卫生整治》、《城区空中管线5月底前完成整治》、《洞塘河换了脸 市民笑开颜》、《控制扬尘污染 整治噪声扰民》……这一篇篇对黔江“两城同创”的跟踪报道,展现了整治以来黔城的点滴变化,呼吸的空气、生活居住环境、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等问题,此次“两城同创”都无一例外地涉及,多措并举,旨在让黔城更有生命力。

“‘两城同创’工作做得确实到位,而且整治快。”说到整治速度之快,何宗怀深有体会,因为自家楼旁就有一家餐饮店的废气排放工作做得不够好,影响了大家的生活。何宗怀向创卫办举报后,立马得到了整治,现在污染没了,生活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美了。

社会秩序好,文明风气上了新台阶

“两城同创”,不仅要创“国家卫生区”,还要创“全国文明城区”,只有市民的素质提升了,创建工作的开展才会如鱼得水。

何宗怀说,如今走在街上,垃圾全都入箱体不外丢了,公交车上尊老爱幼的人更多了,文明劝导活动也多了。大家纷纷用实际行动,在为黔江的发展注入活力,“文明”成了黔江的一道风景线。

“‘两城同创’活动的开展让黔江的整体素质、形象都得到了提升,更有了大城市的感觉,我们人人受益。”说到整治成果,何宗怀大笑。

■数字报告

“两城同创”开展以来,市民关注度如何,黔江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就一目了然了。

——整治开展以来,共收到老领导、老干部和群众来信100余件,收到社会各界工作建议1000余条……——邀请市级专家7人次、区级专家5人次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健康教育、创卫资料整理、学校饮用水卫生整治……——各群团组织、各单位积极组织志愿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万人次以上;组织教师、学生周末志愿者活动,累计师生3000余人次、学生家长700余人次参与……——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两城同创”突出问题攻坚整治。大力整治卫生死角,群众反映强烈的99处卫生死角得到了有效整治,共清除卫生死角300余处,清运生活与建筑垃圾2万余吨;大力整治空中管线,累计完成空中管线整治900余处,更换腐蚀电力设施50余处;大力整治城市“牛皮癣”,共清除“牛皮癣”20余万张……——区财政投入200多万元,在建成区投放毒饵盒28000余个,鼠药10吨,有效遏制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C级标准。

(记者 王安娜 文/图)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