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多部门联合“专项诊治”濯水古镇景区白蚁病害

2016-05-13 14:20:19  作者:SystemMaster
查看白蚁

取样本

掏蚁窝

查看蚁穴

被白蚁啃噬的板壁

被白蚁啃噬的板壁

被白蚁啃噬的柱头

阅读提示:作为黔江区正在着力打造的首个国家5A级景区,濯水古镇在迎来大建设大开发的同时,也因其良好生态、温润气候、木质建筑群落等综合因素影响,正在逐渐成为白蚁群居、危害重点防控区域。如何减少并有效控制白蚁危害,做好景区“亚洲第一风雨廊桥”、“古镇老街”等重要名片“硬件”要素保护,成为濯水古镇创建5A景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为贯彻落实区委、政府打造濯水古镇高品质5A级景区要求,尽快治理好景区内白蚁病害,4月27日至5月5日,濯水古镇—阿蓬江景区管委会、区国土房管局、濯水镇政府、区旅投公司、区城投集团旗下宏郡公司等多部门协作联动,通过现场了解受灾情况、召开群众工作会、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做好了前期工作;5月10日,区国土房管局邀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白蚁防治专家组亲临现场,“把脉诊治”景区白蚁病害,研讨防治方案,为景区下步“防治手术”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古镇老街:房屋受损百姓痛诉白蚁危害

“上个月末,有天出大太阳,我发现店里板壁穿了一个槽子,板壁缝隙里飞出很多‘涨水蛾’,把店里的布都咬坏了,只好用喷杀蚊虫的‘枪手’将它们杀死。但是没有用,最近这段时间,‘涨水蛾’还是经常从板壁的缝隙里涌出来。”濯水古镇江西街店铺,深受“涨水蛾”侵害的商户谢永菊一边指着粘在板壁上、残缺不全的“涨水蛾”翅膀,一边诉说:“原来‘涨水蛾’就是白蚁啊,每次发现后,我都打药,怕它们咬坏商品,连货都不敢挂。”

因古镇老街居民对白蚁及危害知之甚少,对白蚁防治更未引起重视,发现时又仅用“土办法”灭杀,导致古镇老街木质房屋受损呈现出蔓延势态。

在濯水古镇码头住户谭胜仙家,专家组轻轻敲打、撬开略带湿润的柱头、墙根、板壁等缝隙处,只见乳白色、活生生的白蚁四散爬行,让人直起鸡皮疙瘩。“哎呀,全都粉了。房子会不会被蛀空啊?”已年过6旬的谭胜仙面对受损严重的自家房屋,急得眼泪直打转,十分慌乱。

而当地居民杨秀品、汪本正等所在老街房屋,白蚁更是肆无忌惮。“五一节前后,白蚁像‘蜂群’一样在房屋周围成群结队地乱飞。晚上安静的时候,墙壁里面还能听到白蚁啃噬沙沙作响声,让人心惊胆战”。作为积极响应古镇建设号召,2008年主动改造房屋的汪本正,对白蚁危害心有余悸,对白蚁灭治有心无力。

面对老百姓们的强烈痛诉,当天,区国土房管局、濯水镇政府、区旅投公司、区城投集团旗下宏郡公司等多部门会同重庆市城市害虫防治研究所市级专家组,对古镇老街出现的白蚁种群进行了统一确认,对老街56栋房屋进行了查看,对其中受灾的14栋房屋“病情”进行了再次“诊治”,对1处危情进行了及时提醒。

风雨廊桥:预防治理和监测防控势在必行

在游客眼里,濯水古镇标志性建筑,有“亚洲第一廊桥”美誉的风雨廊桥,古色古香、雄浑而不失灵秀,是绝佳的游览观赏景点。

但在市级专家组眼里,从未做过白蚁预防处理的风雨廊桥与已遭受白蚁危害的古镇老街浑然一体,周边青山绿黛,桥底阿蓬江蜿蜒而过,整座桥处在白蚁扩散占领的“风暴”中心点,潜在隐患极大。

当天,在风雨廊桥上,专家组对廊桥柱头、柱子与桥面接缝处、廊桥周边绿化等区域进行了仔细查看。幸运的是,廊桥暂未发现白蚁“身影”和危害迹象。但市国土房管局白蚁防治专家—重庆市城市害虫防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颜进明分析,以今年古镇老街受灾情况看,白蚁很容易扩散到廊桥上来。他认为,濯水古镇风雨廊桥无论是在木料材质把控环节,还是在具体建设过程环节,都未做过白蚁预防处理,完全没有“保护层”,被白蚁占领筑巢可能性很大。

“景区木质构件长期不做预防处理,安全隐患无法避免。”颜进明坦言,如能在建设初期就做好全面预防,效果最好。但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已经错过了白蚁最佳预防处理期,只能采取局部预防、重点监测等方式,做好后续防护。

颜进明指出,在进行局部预防处理时,要对木质结构基础与桥墩接缝、绿化土壤与桥体结合处、风雨板、桥面缝隙、柱头表面、桥檐等部位,通过钻孔灌注专用水剂药、设置隔离带等方式进行预防治理。此外,还要做好实时重点监测,安置专用监测仪器,落实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并控制白蚁扩散。

景区保护:“有的放矢”科学实施白蚁防治

作为黔江区正在着力打造的首个国家5A级景区,濯水古镇在迎来大建设大开发的同时,也因其良好生态、温润气候、木质建筑群落等综合因素影响,正在逐渐成为白蚁居住、危害重点防控区域。

如何减少并有效控制白蚁危害,做好景区“亚洲第一风雨廊桥”、“古镇老街”等重要景观名片“硬件”要素保护,成为濯水古镇创建5A景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白蚁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灭杀为辅。” 颜进明介绍,世界上约有3000种白蚁,而我国白蚁有近500种。目前,濯水古镇发现的白蚁俗称“涨水蛾”或者“飞蚂蚁”,是白蚁的有翅成虫,也就是白蚁的繁殖蚁。繁殖蚁一旦“分家分飞”后,95%左右都难以存活下来,并不可怕。真正危险的是在受害物体结构内,隐藏着数以万计的乳白色公蚁、兵蚁等不同品级,受害物体外表很难看出症状,但内部极有可能被蛀成“空壳”。

“每年3至5月,是白蚁繁殖、分飞的季节。如果古镇居民发现大量‘涨水蛾’,不必过度惊慌,更切忌盲目自行处理。”颜进明指出,古镇居民用普通杀虫剂或者农药“灭杀”白蚁,虽然可以起到短暂效果,但是隐藏在受害物体内部的白蚁无法清除,而且会惊扰白蚁四处逃匿隐藏,反而扩大蚁害甚至大规模蔓延,危害到房屋主体安全。他提醒,古镇老街居民如果发现白蚁危害,千万不要再随意搬动、破坏蚁路、蚁巢,更不能用农药、杀虫剂等药物去喷洒或用开水浇烫,要妥善保护好蚁害现场,寻求专业机构处理。

“濯水古镇不仅拥有‘亚洲第一风雨廊桥’,老街更是拥有3.5万平米木质结构特色建筑,是土家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他强调,做好景区建筑保护,防治景区白蚁危害是基础工作也是必要工作。他建议,要建立濯水古镇景区白蚁普查机制,在春秋季节分别开展1次集中普查,以便了解白蚁危害情况。同时,对古镇老街已经发现的白蚁病害,找专业机构 “有的放矢”科学实施灭治,确保老百姓居住安全。古镇风雨廊桥,则要通过专业机构制定专业预防治理方案和建立监测机制,将白蚁防治工作精细施治到位。

(通讯员 郑娥 张宇 任璇 见习记者 黄敏/文 通讯员 陶天东/图)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