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黔江区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构建“6+1”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家,工业增加值在渝东南的占比提高到40%左右,建成渝东南工业核心集聚区和产业聚集中心。
提升传统产业
做强卷烟及配套产业。加快黔江烟厂改造升级,完成易地技改项目建设。推进实施烟厂产值倍增计划,提档升级发展卷烟配套产业,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努力拓展国内市场,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到2020年,卷烟及配套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做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突出生态特色,重点培育绿色畜禽产品、有机绿色饮品、绿色休闲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生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产值8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市级以上驰名商标和品牌达到10个以上。
做大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型、节能环保型现代新型材料产业,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推进PVC一体化项目建设,深度开发功能性材料,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铝加工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玻璃纤维项目。拓展建筑材料产业链,重点开发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产品。
做优生物医药及配套产业。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建成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到2020年,生物医药及配套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依托重庆化医集团或引进企业建设污染可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线,生产新特药及大品种原料药。加快现代生物制药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实现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
做精轻纺服装产业。加快桐乡丝绸工业园建设,培育高档缫丝、纺织面料、服装及家用纺织品产业链,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建设出口丝绸服装加工基地,到2020年,轻纺服装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做好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科技型小家电,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培育新兴产业
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点结合页岩气、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等产业,积极引进2-3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到2020年,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
页岩气产业:加快完成页岩气转化规划,建成一批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建立完善的页岩气产业体系。大数据和物联网产业:加快引进发展智能家居等产品,加快引进物联网相关平台的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开发,大力开展物联网系统集成、产品集成、应用集成等业务,面向渝东南、武陵山区开展物联网运营服务。
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带动动力电池、电驱、电控核心零部件发展,探索商业可行的市场运营模式。积极发展汽车泊车辅助、并线辅助、自适应巡航等高科技技术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
建设发展平台
创新投入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配套服务,推进正阳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20年,产业集聚度提高到90%。探索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在开发上实行“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提高园区的投入产出水平。调优规划布局,加快完善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功能。释放空间潜力,积极向上争取工业用地指标,切实解决园区用地紧张问题。强化园区生产生活要素保障,完善企业服务中心职能,建立入园企业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武陵都市报 记者 段儒贤)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