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社区市民学校实现全覆盖

2016-03-15 12:02:29  作者:SystemMaster

志愿者到社区去 志愿者从社区来

“今天,我听了叔叔阿姨讲述了发生在当今农村的一些案例,以及对我们心理上的开导,让我深受启发,使我们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3月10日,在黔江区濯水社区市民学校开班第一堂课现场,濯水中心小学校五年级(二)班学生庹娅听完志愿者叔叔阿姨的讲述后,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体会。

庹娅是水市乡茂溪村人,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老家离学校较远,转学到濯水中心小学校就读,在濯水街上租房,奶奶每天陪护。

普法教育进入社区

为助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切实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出入安全,黔江区市民学校把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作为开班的第一课。

当天,共青团黔江区委联合区检察院,组织“莎姐”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以案说法,在当天开班的濯水社区市民学校和城南街道黑山社区市民学校,为辖区留守儿童上了一堂生动的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案例体验课。同时,邀请了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以“我行、我们都能行”的话题,为一些严重缺失家庭关爱的孩子,进行了心理上的启迪和开导,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针对区内留守儿童,社区市民学校今年新增了一门课程,就是普法教育,以增强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团区委有关负责人说,濯水社区市民学校的建立,主要是提升居民素质,为助推黔江“旅游大区”战略的实施,支持濯水古镇“5A”景区创建,提供志愿者服务。

目前,黔江已挂牌建立城乡社区市民学校59所,全区30个镇乡(街道)实现全覆盖。现有注册志愿者3200余名,其中活跃型志愿者260余名,爱心储蓄银行记录的服务时长为22110余小时。


市民学校各具特色

黔江市民学校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载体,活动丰富多彩。

城南街道黑山社区市民学校,针对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组织国税局、旅游职业学院等志愿者开展了“四点半”课堂,为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等志愿服务。

城西街道西山社区市民学校,结合辖区留守妇女、进城创业、就业人员较多的情况,开展了以刺绣、土家织锦和小额贷款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培训,受益群众两千余人。

城东街道石城社区空巢老人较多,建立了市民学校夕阳红志愿服务站。组织“青”字号集体、青年志愿者到空巢老人家结对服务。

冯家街道马林村市民学校,利用团区委配置的广场音响设备,招募文艺骨干志愿者,对村民进行摆手舞、广场舞培训,活跃了乡村文化氛围。

中塘乡兴泉村市民学校,邀请区农委果树专家,对居住在仰头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境内的村民,进行果树栽培等实用技术的培训。

黔江村镇银行市民学校等举办了“四点半学堂”,社区少年儿童放学后到小区市民学校,由志愿者组织学习、游戏、兴趣培训等。

志愿者服务全覆盖

“针对乡村市民学校离城区较远,安排西部计划志愿者周末轮流到一些偏远的市民学校,使志愿者服务实现全覆盖。”团区委青少部负责人蔡昭艳说。

为了整合各方资源,团区委动员全区青年文明号集体、五四红旗团委、“青少年维权示范岗”单位、“青春倡廉示范岗”单位、学校团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NGO组织等76个单位,与市民学校结对共建。号召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到本辖区市民学校注册为志愿者。目前,发动中小学校在示范市民学校组建少儿艺术团4个,组建平安、消防、应急、接待等志愿服务队18个,组建居民合唱团、腰鼓队8个。

在志愿者紧缺的情况下,团区委抽调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专职驻校志愿者分配至8个市民学校,并将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统一注册为兼职驻校志愿者,协助专职志愿者策划开展活动。按照“志愿者到社区去,志愿者从社区来”的理念,通过积极动员、宣传、培训,着力挖掘社区骨干志愿者,逐步由“输血”转变为“造血”,解决市民学校驻校志愿者短缺问题。

(记者 李诗素)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