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干旱时,我们经常翻山越岭去找生活用水。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自来水通了,生活方便了,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近日,黔江区中塘乡村民张毅国说,自全区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干群关系融洽了,贫瘠的滑坡地变成了花果山,农民有了稳定收入。
5.13亿元助力精准扶贫
据了解,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黔江区采取“本级筹、向上争、社会集”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多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资金保障机制。目前,已落实脱贫攻坚资金5.1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5%,其中整合区级涉农资金1亿元,区级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资4.13亿元,争取国开行、中信集团等帮扶资金1326万元。所有脱贫攻坚资金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使用。
濯水镇双龙村支部书记孙祥生说,有了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双龙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扶贫项目迅猛推进,村里的沙石路得到改善。有了好路,贫困户改建危房时,不仅建筑材料及时得到保障,建筑材料还直接拉到家门口,加快了工期,减少了劳动强度,同时赢得了民心。
创新方式精准扶贫
自实施扶贫工作以来,全区探索以物放贷模式,发放种苗、种畜、化肥等物资,待农户出售产品时,无息扣回,帮扶贫困户“无本”增收。探索资金互助社借款模式,为每个贫困村注入15至30万元互助资金,贫困户5人联保,便可向互助社申请不超过2万元的借款用于生产性创收项目,目前入社农户借款2168 万元。探索金融机构“无抵押”贷款模式,安排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按照1:10的比例投放扶贫贷款,解决了476户搬迁、1000名贫困大学生就学以及5569户发展产业融资难。
蓬东乡麻田村的扶贫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当地村民周适合,到村里开办的山羊养殖基地免费领取种羊饲养,做“无本生意”实现增收致富。这种“以羊还贷”的方式,就是以组为单位把种羊“贷”给村民。每组种羊有9只母羊、1只公羊。母羊产出小羊后,村民就将“贷”的种羊还给山羊养殖合作社,产出的小羊则按2:8的比例进行分配。
贫困村销号项目 6月底前完工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黔江区完善了“5+2”医疗救助政策。新出台两项政策,由区财政资助建卡贫困户购买合作医疗保险,一档50元/年,二档为60元/年,自行补差,不重复资助;区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救助经医疗保险、扶贫医疗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救助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承担医疗费用仍然较重的贫困对象,确保其自付费不超过10%。
今年,黔江区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以“增收越线”为核心的总体要求,对全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早部署、早谋划、早推进。据了解,区扶贫办等16个脱贫攻坚牵头部门谋划脱贫项目共796个,贫困村销号项目拟于6月底前全面完工,重点突出村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农村电网改造、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五大重点。(记者 谭登帆)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