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黔江区海拔约850米的舟白街道五台村小学看到,室外寒风凛冽,教室内却已安装上了油汀取暖器,显得格外暖和。
据了解,这所村小现仅有一年级、三年级两个班,总共30个小学生。一直以来,这里条件简陋,每到冬天,同学们就冷得直跺脚,上课精神不专注。现在,教室里有了取暖设备,不再受冻,同学们上课专注多了。
每天早上提着小火盆,一路晃悠着走到学校,只为了上课不被冻僵手脚……这是以前不少高山地区孩子们每到冬季上学常用的取暖方式。不仅高山地区的孩子们无法忍受寒冷,手长冻疮,就连学校老师都坦言,一到冬季,他们写板书都有些吃力,孩子们也不愿腾出手写字,教学受到很大影响。
去年,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校学生冬季取暖问题,重庆市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实施“暖冬计划”,涉及区县21个。采取方式主要就是为学校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空调取暖设备。
黔江除了通过争取专项补助经费外,统筹供电公司,以及本级财政配套等筹集资金301万元,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25所学校,全面实施“暖冬计划”。按照学校学生人数多少,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空调等不同取暖设备,实现了全区高海拔学校的全覆盖,共惠及5000多名孩子。
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将电杆、变压器、电线等材料,优先用于“暖冬计划”项目学校安装;将“暖冬计划”的运行经费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予以全额解决,杜绝了“配而不用”的问题。还将马喇镇、邻鄂镇两所8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的民办幼儿园,纳入到“暖冬计划”之中,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目前,黔江区已把“温暖过冬”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截至目前,黔江区投入128.66万元,购置热水直饮机350台,解决了学生冬天饮水问题;筹集捐款5万余元,为困难家庭的学生添置御寒衣服鞋袜;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等,确保学生温暖过冬。(武陵都市报 记者 谭登帆)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