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6
紧咬一个目标:以全面实现“越线、销号、摘帽”为总体目标,力争在秋收前实现3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2.1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黔江区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帽子。
突出二个重点:加快实施整村扶贫项目,实现3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加快到户到人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实现2.1万人脱贫越线。
打造三大品牌:易地扶贫搬迁品牌;“雨露计划”品牌;金融扶贫品牌。
2015年已圆满划上句号,在这一年,黔江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扶贫工作,一切以“全力推进脱贫越线,促进困难群众同步小康”为目标,遵循“实事求是、精准扶贫、开拓创新”原则,严格“限时”、全力“攻坚”,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在这一年,通过贫困户自愿申请,乡镇街道核实,区级检查验收,全区有5491户19996人达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越过国家扶贫标准线,完成市上年度指导性脱贫计划1.5万人的133.34%,占全区总贫困人口40641人的49.22%。
基础设施改善提振发展信心
“发展蚕桑给我们家带来了好收成,这都是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好处。”黄溪镇共林村34岁的黄云华曾经在外务工,2010年带着打工多年的积蓄返乡,带头发展蚕桑,现在每年蚕桑收入都比他们夫妇两人在外务工收入高。
黄溪镇地处大山深处,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距黔江城69公里。在扶贫工作的推进下,该镇积极争取项目,修建和完善村公路、人行便道、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改善后,群众生产生活方便了,发展产业更加有底气了,贫困村民收入也增加了。”黄溪镇共林村党支部书记陈应林说,基础设施改善后,帮助村民发展蔬菜、猕猴桃、蚕桑、山羊、肉牛等产业。如今,黄溪镇家家都有了脱贫项目,发展蚕桑的就有约250户,仅此一项,农户收入198万元。
2015年,黔江区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日照市、市卫生计生帮扶集团等社会帮扶,落实社会扶贫资金11.1亿元,全区硬化村道公路343公里,新建村道公路323公里,改扩建村道公路和产业路823公里,新建人行路286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惠及65个贫困村4.06万贫困人口。贫困村建成供水工程1111处,新解决和巩固提升5.53万人饮水安全,全区累计建成农村各类水利工程11560处,解决2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另外,完成14个贫困村农网改造工程让农民用电更有保障。完成贫困村D级危房改造370户、C级402户让农民住房更加安全。
产业扶持增强“造血”功能
近日,陈桂旺忙着将地里收割下来的儿菜卖到指定的公司去,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所以他最近特别劳累,但看到可人的收入,他的脸上还是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陈桂旺是金溪镇清水村3组的贫困户,父亲因脑溢血导致慢性中风,母亲有智力障碍还患有支气管炎,整个家庭就靠他一人在外地打工挣钱。因要照料父母,陈桂旺2015年回到了家中,靠在周边打临工维持生计。
驻村扶贫工作队根据他家实际情况,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陈桂旺发展了3亩早熟高效儿菜,不仅免费提供菜苗和肥料,还请农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做好技术指导,依托企业生产基地、种植技术、供销渠道等优势,促进增产增收。
“这个收益还不错,我打算今年再壮大规模,多挣点钱好找个媳妇。”问到陈桂旺今年的打算,他腼腆的如此说道。
扶贫必须要提供持续性的“造血”功能才能防止返贫。陈桂旺仅是全区享受到产业扶贫政策“暖阳”的一个例子。黔江区根据各贫困村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了产业扶持计划,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效益的重要抓手。着力特色产业扶贫,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生猪30余万头,肉牛5万头,发展猕猴桃、蓝莓等特色产业5万亩,生态蔬菜25万亩,建成优质蚕桑基地4万亩,连续5年鲜茧产量位居全市第一。
累计发展区级以上龙头企业66家、专业合作社1062家、家庭农场142个、专业大户1945户。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建成避暑纳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实现乡村旅游收入保持在1.4亿元以上,带动1500余户贫困户增收。并成功举办了全市乡村旅游扶贫现场观摩培训会。建成1个区级电商营运中心、25个乡镇农村电商服务站、5个农副产品及乡村旅游“电商扶贫村”、1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
科技扶贫助力增收致富
杉岭乡社区5组兜底户汪文友正小心翼翼的喂养着6头豪猪崽,因为是第一次喂养,所以他们夫妻二人特别用心。汪文友告诉记者,他看见同村的其他村民养殖豪猪收入不错,一直心里也盘算着去养几头,但是苦于不懂养殖技术,一直没敢行动。杉岭乡为带动更多老百姓尤其是贫困户进行豪猪养殖,邀请了专家对有意愿的村民进行了养殖技术的培训,并联系专门技术人员上门对养殖户进行指导。
全区像杉岭乡一样利用科技进行扶贫的不在少数,黔江区围绕“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村从事科技扶贫。今年以来,全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返乡创业、农村电商等培训280余期,2.3万余人次掌握了1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其中,扶贫培训90期6535人,为20个贫困村安排了10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向65个贫困村派出65名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参加培训人员就业率达96%、创业率达15%。近年来,引导1.5万名贫困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募集社会资金1173万元,帮助3450余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
扶贫搬迁解决居住难题
“老张,明天就要搬进新房子了,安逸撒!”
“安逸,安逸,这两天激动地硬是瞌睡都睡不着了!”
住在金溪镇社区6组的80岁村民张大元最近脸上总是乐呵呵的,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楼房。
张大元是兜底户,年老多病,其妻与儿媳患有智障,丧失劳动能力,只靠儿子一人在外务工供2个孙子上学。家里6口人挤在一间破旧不堪的木房里,在民政兜底政策的帮助下,盖起了100多平米的楼房,居住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
黔江区因户施计除贫根,针对贫困户因病因残等致贫原因,因户因人实施精准帮扶。2015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0436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口4362人,对133户深度贫困户进行兜底搬迁,解决了420名贫困人口居住难问题。还实施贫困户大病救助项目,建立贫困户大病救助专项资金,对农村建卡贫困户恶性肿瘤等12种大病就医,在医疗保险报销自付部分金额1万元以上的给予每次3000元救助。实施农村扶贫小额保险扩面提标,农村建卡贫困户全面覆盖,保险标准由3.1万元提高到3.6万元。并投入资金53万元对11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厕所、灶台、门铃等无障碍建设,投入68万元实施贫困人口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518例。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