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官渡河堪称武陵山区悬棺天然博物馆

2018-01-23 11:27:00  来源:武陵都市报

官渡河悬棺

“可以这样说,重庆黔江官渡河是武陵山区的悬棺天然博物馆。”近日,湖北省利川市文博研究副馆员、80多岁的民俗专家谭宗派,在研究武陵山区的悬棺后这样定论。

悬棺群落

官渡河是黔江区阿蓬江流域的一个峡,因位于舟白街道舟白社区、蓬东乡麻田坝村、冯家街道渔滩社区和正阳街道团结社区的交界处,有“一脚踏四地”之说。

官渡河长约5公里,分上峡、中峡、下峡三段,有长滩、桃园洞、樊家洞、神岩、白水泉、水寨、一线天等景点。

记者2012年在参加《穿越阿蓬江,拥抱母亲河》系列报道采访活动时,看到官渡河有4处悬棺,均坐落在天然石壁崖穴中。

黔江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颜道渠介绍,经研究,官渡河悬棺均为汉代悬棺葬,悬棺台基为东汉几何纹饰的砖块砌成。官渡河悬棺,已被列为黔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黔江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又在官渡河发现了两处悬棺。至此,黔江区官渡峡的悬棺达到了6处,形成了一个悬棺群落,“官渡河悬棺群落对研究阿蓬江流域以及整个中国古代丧葬习俗有重要参考价值”。

天然博物馆

“官渡河是武陵山区的悬棺天然博物馆。”谭宗派说,在短短的几公里峡谷中竟有6处悬棺,这在国内也是少有的。

谭宗派说,一类是利用天然洞穴,经人工用砖石衬砌之后,置棺其上,或有合适的天然沿穴,直接将棺柩放入;二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打桩,将棺木搁置于木桩上;三类是匠人在绝壁上利用天然小石洞,凿成长方形或方形的洞穴,将棺木置于所凿的洞穴之中,“这三类葬式都在官渡河中能找到”。

助推旅游

“悬棺是少有的旅游资源。”谭宗派说,悬棺葬又叫崖棺葬,起源于西晋时期,流行于唐宋,在明代基本绝迹。

“官渡河悬棺群落是难得的旅游资源,是其它地方无法复制的。”谭宗派说,官渡河的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丧葬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古文化遗存,既有神秘色彩又有人文、历史、考古等方面的重大研究价值。

“官渡河的优美峡谷风光,在其它地方能找到,而有悬棺群落的峡谷,国内就少了。”谭宗派说,充分利用悬棺资源,打好悬棺牌,必然对官渡峡的旅游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