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是一句老百姓之间的玩笑话,但健康是幸福之基,“看病难,看病贵”的确是牵制老百姓迈向小康生活,彻底脱离贫根的“老大难”问题。
巫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识别确认建卡贫困户22534户76309人,其中患病人数5860人,涉及4569户15517人。
由此可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不在少数,要想彻底脱贫,这“病根”还得“治”。
截至2016年12月,巫山县卫计委在精准医疗扶贫工作中救助治疗贫困患者2262名,出院2049名。
谁有病?怎么治?如何才能确保治好“因病致贫”这个“顽疾”?巫山县卫计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三高”定位,着力实现“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坚持高标准定位,实现救助范围全覆盖。明确救助范围,不让任何一户人掉队,不放过每一个贫困“死角”,制定科学的救助治疗方案,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将精准医疗扶贫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行挂图作战。加强联动,组建乡镇医疗救助组,实施全县义务人员共同参与救助的工作机制,与重医附二院、市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建立精准医疗扶贫双帮机制。优化方案,制发《巫山县实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精准对象,由贫困村扩大到非贫困村,实现建卡贫困患者救助全覆盖、应治尽治。锁定病种,原则上为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可治愈、可好转的急危重症、外科手术、妇产科、慢性疾病、精神疾病五大类疾病,实现国家规定病种与巫山县规定病种全覆盖。
坚持高质量实施,实现救助工作全覆盖。确定了救助治疗范围,就得把救助治疗落实到位,巫山县实施操作优化,编印《巫山县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手册》,经乡镇初筛、县级专家组进村复查、县医疗救助办公室审定后,统筹安排救治医院。细化诊疗,不同人有不同问题,不同问题就要具体诊疗方法,巫山县按照“一人一档”建立贫困患者医疗救助台账,实行“一人一方”分类救治。固化帮扶,要求帮扶医生与救助对象签订“一帮一”服务协议,确保每位救助对象的治疗成效。量化经费,现目前影响农村人口无法彻底进行医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诊疗费用,巫山县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采取“医保报销一点、医院减免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患者自付一点”模式结算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实行专款专账,适时结算,尽可能减轻群众负担,减小过去老百姓对“有病看不起”的心理压力。同时,县财政每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预算,已先期拨付300万元。强化措施,巫山县新建标准化贫困村卫生室120个,体检筛查15517人次,开展巡回义诊5.7万人次,村医生签约建卡贫困户4569户,发放药品价值22.6万元,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体检筛查、巡回义诊、签约服务、药品发放实现 “五个全覆盖”。
坚持高要求管理,过程跟踪实现全覆盖。要想通过医疗救助实现脱贫致富,就是不仅要把病治好,也要让因病致贫的群众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重新投入到劳动中去,还要适时跟踪回访,尽可能避免他们“因病返贫”。为此,巫山县进行分批组织,抽调医疗专家、业务骨干参与医疗救治,同时实行“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按照“先急后慢、先重后轻、先远后近”的原则,争取“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处医”。全程跟踪,高要求做好救助对象入、出院及治疗、复康、生产等全过程跟踪和回访服务。民意测评,制发医疗救助费用明白卡,并对救助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救助工作实现零投诉,救助对象满意率达100%。康复治疗,不仅要斩除救助治疗对象的病根,更要尽可能让他们恢复劳动力,重新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
现目前,经过科学规范化的治疗,逾九成贫困患者实现零负担,超过70%的救助对象恢复了劳动能力,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创业发展的有656人,大多数贫困患者家庭已经成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真正实现了“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