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重点项目区现场令人震撼
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可实现机械化。这是3月11日,重庆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建设推进会与会人员,会前参观大足区新型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建设现场的所见和切身感受。
“家家户户通水泥路,走路不湿鞋,每年当‘地主’收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农业综合开发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硬是要得!”项目区多宝村村民秦大爷,谈起重点项目区建设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本网记者:“开工以来,涉及的老百姓全都自觉自愿投工投劳、筹集资金,要占地就占地,要砍树就砍树,要挖菜就挖菜,不要政府一分钱补偿!我们巴不得早点修好,好早点赚钱啥!啷个会为难政府和人家施工队嘛?!”
据介绍,大足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布置在铁山镇的建角村、多宝村、桂香村、继光村、连科村和高升镇的新光村境内,项目计划总投资4447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79万亩,分18个标段进行建设,于2015年10月中旬开工,目前已完成计划工程总量的50%。
“大足项目区选址科学,规划合理,集中资源力量,整合各类资金2.7亿元,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农旅结合、社会服务等方面齐头并进,合力开发,当前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上,按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田型调整基本完成,干道公路、排灌沟渠基本成型,进度快,现场令人震撼,是重庆推进农业综合开发20多年来建设最顺利、效果最好的项目区,堪称全市典范!”这是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唐双福的大会开场白。
农业综合开发要形成“1+1”甚至“1+3”模式
2014年,业主自筹资金245万元,在大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新建514亩稻虾共生示范养殖基地,2015年产虾81.8吨,虾种22.7吨,亩产203.3公斤,稻谷亩产524公斤,总收入459.4万元,纯收入271.4万元。
“高投入就要有高产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关键!”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唐双福主任说:“重庆农业综合开发必须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变成种养复合农业,形成‘1+1’甚至‘1+3’的生产模式,即在基本生产类型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的生产类型。这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关键。”
唐双福主任认为: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建设要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结合,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要和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和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相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重点项目区要建成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据介绍,重庆2015年3月决定推进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建设后,确定了大足、南川、潼南、梁平、开县、秀山6个区县作为首批项目区。一年来,6区县严把规划关,集中资金力量、集中连片开发,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重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唐双福主任高调宣示项目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六区县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那么,重庆将如何建设重点项目区呢?唐双福主任给出了答案:“瞄准一个目标,坚持‘四集’开发,紧扣‘六化’标准,促进三大转变”,建成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瞄准一个目标就是要把重点项目区建设成为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形成“现代农业的窗口、特色产业的精品、三产融合的典范、生态循环的样板、美丽乡村的缩影”。
坚持“四集”开发就是要坚持“资源集合、力量集中、措施集成、发展集约”原则。在资源集合上,要有效聚集各方资源力量,积极推进“多项目、多业态、多功能”集成发展;在力量集中上,要坚持农发“两类项目”、农发与支农项目、项目区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集中资金、集中项目,统筹推进、系统开发;在措施集成上,要利用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科技措施等综合开发,进行“田水路林山、产业发展、服务组织、乡村生态”统一建设;在发展集约上,要坚持集中连片开发、适度规模经营,应用现代的设施、装备、技术提高综合效益。
紧扣“六化”标准就是要紧扣“水利化、机械化、便民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标准,逐步实现“工程配套,布局合理,稳产高产,集约高效,生态持续,环境优美”。在水利化上,要采取“蓄引提灌排,塘堰池渠管”等十字工程与功能配套措施,通过推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推行灌溉管网化等节水措施,实现排灌自如、旱涝保收;在机械化上,要因地制宜构建农机化的道路系统,按照经济适用原则建好连接田间地头的机耕道、生产便道,并搭好进出“接口”,解决好到田间“最后一米”的问题;在便民化上,要把耕作便道从田间地头向农户院落延伸,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共建美丽乡村;在产业化上,要注重两类项目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良种、良法、良技、良具”等措施,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推动项目区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生态化上,要按照“三生”系统统筹规划,走生态循环的开发路子,大力支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力推广生物技术,规范施工管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着力保护和营造优美的田园风光;在长效化上,要建设“永续工程”,积极探索有效的管护机制和办法,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杆”。
促进“三大转变”就是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开发方式上加快转变。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集约开发,如推广农田“稻鳅虾蟹”复合种养模式、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实现钱粮双增;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从传统经营向“传统经营+新型商业模式(如电商)”转变;推进农业开发方式转变,实施三产融合开发,推进农业新兴业态发展。
“2016年,是重庆农业综合开发的改革创新年、推进落实年、升级发展年,我们将全力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动项目区产能上水平、产业上规模、增收上台阶!”在本网记者的专访即将结束时,唐双福主任把重庆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建设的终极目标落在了老百姓增收上,而且那么掷地有声。
采访结束时,时值夕阳西下。初春的大足,天空霞光万道,四面满目青山,下班的人群熙熙攘攘,井然有序,一派安宁祥和。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