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8年初,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探索中启动了对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
◎2007年我省启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以来,已建立起1个全国试验区、3个省级试点市、20个市级试点县的分类实施、梯度推进的试点工作体系。
相关新闻:
□本报记者 邹渠
2011年5月下旬,成都市首个统筹城乡陈列室在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落成。
瓦窑村各社群众代表和议事会成员是第一批参观者。“统筹城乡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瓦窑村人,我感到很自豪!”一位村民感叹。
自2007年以来,成都市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个纽带,广泛深入地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土地承包“长久不变”
在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验中,瓦窑村走在前面。
2009年5月,瓦窑村一组54位农民以按手印的方式,决定他们手中的土地承包权由以前规定的30年不变改为“长久不变”,成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最先践行者。如今,该决议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和当年安徽省小岗村18户农民的手印一样,瓦窑村村民的手印成为见证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的珍贵史料。
2008年初,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探索中启动了对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
瓦窑村作为成都市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通过“宣传动员、实测摸底、土地调整、确权颁证”等程序,于2008年9月率先在双流县完成了确权颁证工作。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的年限是2028年,很多农民担心承包期满后会重新调整土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瓦窑村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实测、做实确权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改革试点。瓦窑村的改革迈出了城乡统筹的第一步,确保农民群众能获得对未来土地保值增值的收益。
瓦窑村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成立专合组织,发展草莓、枇杷等精品水果800亩,兴办现代农庄、家庭农场8家,探索成立瓦窑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农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构建了“大园区+小业主”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模式。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77元。
村里好事接连不断
2008年4月22日,成都市首个农村产权确权颁证仪式在温江区寿安镇东岳社区举行。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入,东岳社区的农民群众的好事接连不断。
东岳社区三清路村道拓宽建设,给广大村民出行和花木销售带来便利;东岳村级医疗站建设,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
东岳社区13组68岁的孙朝惠,2008年购买了温江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如今养老保险金已经调整到了每月700多元,孙婆婆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2010年,该镇农村医保社保参保率达98%;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统筹城乡发展使古镇寿安面貌一新。
一条红色的自行车道,蜿蜒在茂密的绿色之中,旁边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使人心旷神怡。这就是寿安镇在打造具有古镇特色的川西文化名镇建设的绿道。
按照成都市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的部署,2010年下半年,花木之乡寿安开始进行绿道建设。沿江安河畔绵延9公里。目前,已完成8.2公里绿道建设,并配备40辆自行车开始试运营。
绿道建设后,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引来了无数休闲游客。该镇群众的花木更有销路,乡村旅游业更加兴旺。如今该镇已引进新加坡悦榕庄等两个投资10亿元的旅游休闲大项目。2010年该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8亿元。
寿安在变。
据该镇人士介绍,2011年,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着力建设“现代田园城镇、生态度假新区”,努力形成“路在花中、房在林中、水在雾中、人在景中、游在画中”的新农村田园风貌。
该镇以长青村为试点,探索农村土地、房屋的自由流动和开发利用。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股份合作以及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房屋自由流转。
统筹城乡改革亮点纷呈
2007年我省启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以来,已建立起1个全国试验区、3个省级试点市、20个市级试点县的分类实施、梯度推进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