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世园会的举办,给西安增加了生态内涵,展示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是对西安多年来生态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生态文明的良好契机。
6月23日,“十场百人谈世园”系列研讨会第三场专题研讨会在市规划局举行。该场研讨会以“世园会与加快西安生态建设”为主题。来自西北设计研究院、市规委会、省城乡规划院的专家学者和市级有关部门的专家和领导,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共同探讨世园会对我市生态建设产生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如何让生态文明成为引领西安发展的主动力,加速西安成为宜居住、宜就业、宜生活的宜居之都建设步伐。本版特推出本场专题研讨会的观点精要,以飨读者。
世园会展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理念
丛远飞: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突出“绿色引领时尚”,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为西安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时尚元素和先进理念。世园会呈现了以绿色植物和园艺建筑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园林景观、中外建筑都展示了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理念,不仅将古意盎然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相融合,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西安的印象,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工程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特色工程。
第一,世园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西安生态文明建设。世园会在园区的策划、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以水为魂、以绿为本、以景为翼、以雅为体,综合运用当今生态建筑的最新成果,建造“零消耗、零排放”的生态示范建筑,凸显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让人们充分了解和切身感受当今世界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和科技成果。通过举办世园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生态建设先进成果,科学推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西安从“企业新城”、“产业新城”向“和谐新城”的根本转变。借助世园会的工程建设,呈现出“大水大绿大文化”的现实美景,充分发挥“秀美山水养长安”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步伐。按照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均衡性、区域性的要求,结合西安山、塬、河、田、城相互映衬的环境特点,为西安生态城市建设探索发展路径,使西安生态环境逐步达到自然、清洁、安全、协调、舒适、优美。在城市规划中,更加注重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规模的预测上,通过城市承载力分析,预测生态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把西安建设成为自然生态优美、产业发展、社会和谐、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兼备、地域特色鲜明的生态化城市。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西安的投资环境。一直以来西安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发展优势被误读,城市价值被低估,如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承载力、人力资源等。而世园会对我们来讲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给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西安,展示西安自然秉赋、生态环境、基础建设、人力资源都具有较强承载力,具备承接现代服务业和科技、文化产业能力,西安的优势会进一步彰显,城市价值将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和充分兑现。直接促进西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周边城市也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促进招商引资上新台阶,通过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创造新的价值空间,吸引国内外资本聚集。颠覆陈旧、土气的印象,给人们展示了一个绿色、美丽、时尚的西安形象,改变了人们对西安的看法,也包括西安人,使大家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更有信心。
大西安生态文明建设构想的三个层次
张锦秋:从世园会看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突破口,我讲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世园会是西安生态复兴的“报春花”。如果说,二十世纪下半叶,城市特色是西安城市建设的亮点,那么,在二十一世纪,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亮点则在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而西安,已经走在世界大潮的前沿。世园会的成功举办,预示着这一发展的大方向。
第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西安城市的生态优势。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很多重点建设项目放在西安,这充分显现了西安的产业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安的城市建设者充分认识到了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这对西安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西安的生态优势。西安的生态优势是:南有秦岭,北边有北塬,西安处在一个非常优越的自然环境之中。由于历史变迁,这些优势逐渐衰减,比如植被遭到破坏,河渠淤沙、流量减小,城市污染等。现在,我们提出要生态复兴,要把城市自身的自然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规划工作者、建设工作者、宣传工作者要向世人展示西安的生态优势,让大家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点,关于大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想。这一构想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宏观的层面来讲,要建设山水城市。建设山水城市,是我们构建大西安的根本性举措,要以秦岭和“八水”为骨干,做好治山理水、大水大绿工作。日前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委员会的成立非常适时,希望大秦岭的保护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起来。保护秦岭,首先要理清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现状,做好保护的规划,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适当有序地开展一些旅游设施的建设。另外,西安也有非常丰富的湖泊、湿地资源,现在浐灞、曲江在“水”上做了很多文章;与此同时,昆明池的治理、修复和丰富生态的工作也应该提到日程上来,这样,才能把山水城市山水的主体部分抓起来。其次,从中观层面讲,要采取“现代城市+现代农村”模式,在城市规划里面应该城乡统筹,谋求城乡一体发展。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要落实在规划上,落实在建设上。只管城市和风景区,而把广大农村旁落,这是不行的。要把城乡统筹起来考虑,这才是一幅大西安应有的蓝图。第三,从微观层面来说,具体到某一个城区、某一些大的项目,应该具有规划、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建设成宜居的城市和农村。
承前启后持续提升西安水文化水平
高晓基:2011年西安世园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构建起了一个让各参展方能以向世界宣传自己,展示各自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大舞台,必能支撑起又一次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界“奥林匹克”盛会的职能。
西安是中华文明荟萃的地方。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壮大,建设成就硕果累累,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多年来省市领导倡导的大水大绿环境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