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直击郑州农民进城卖菜记:“三个月的菜白种了”

2012-04-25 17:26:34  作者:SystemMaster
河南省郑州市开辟菜农进城的绿色通道,在城区划定了23个蔬菜直销点和多个早、晚蔬菜市场,让菜农直接面向市民卖菜。517日,笔者全程体验了一次菜农进城卖菜的艰辛。郑长林是郑州市中牟县大孟镇李南溪村的菜农,种有2亩地的大棚紫包菜,一直没人来收菜。菜等老了就卖不出去了。郑长林说,大棚菜是全家四口人的唯一希望,他只能自己把菜拉到郑州去卖。

517日凌晨430分,郑长林和妻子毛秀珍就起床了,找来绳子把菜捆绑稳当,由于菜多,毛秀珍也要去郑州帮忙。

530分,驶上大路。郑长林说,他的拖拉机跑得慢,到郑州估计得两个小时左右。车上风太大,毛秀珍裹着大棉衣缩成一团。笔者本以为在车上可以打个小盹儿,想不到寒气逼人,冻得直打哆嗦。

7时,车进城。从进城到菜市场这半个小时是最难的一段路程,进入市区,路口多了,红绿灯多了,车也多了,各种标识牌看得人眼花缭乱。每到路口,郑长林都得张望许久才敢前行,怕走错路被罚款。

两个小时的路程结束了。交了30元入场费后,郑长林找到一块空地,停好车。

8时,郑长林迎来了第一位顾客,一位饭店采购员模样的人走过来,随意摆弄了几颗紫包菜后问价钱,“4毛!”“4毛?那边才3毛!顾客说完转身离开。

第一笔生意没做成,郑长林就去看别人都卖什么价,就在不远处有辆大货车载的是紫包菜,只卖3毛。郑长林和妻子商量后决定降价卖,不降不中,卖不完就没用了。郑长林说。

940分,郑长林卖出了第一袋菜。顾客买菜时,每一颗包菜都得被剥去好几层。而称重时,郑长林都会先把秤盘上的泥土给抖干净,咱农民就是实诚。一旁的毛秀珍笑着说。

下午245分,郑长林在给一位顾客挑选包菜时,一位老人问菜价,郑长林回答“3,老人一脸惊讶地说:咦,咋这么便宜,我昨天在前面的超市买还17呢!郑长林听了露出一脸的无奈。

菜价一再被压低,紫包菜到了下午,贱卖到2毛一斤。下午650分,还有一袋没卖出去。郑长林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晚上835分,郑长林回到了家中。

郑长林开始算账,这一趟卖菜总共卖了550元,来回油钱70元,进菜市场花30元,算下来一天的效益还可以,但考虑到成本就亏大了。

郑长林说,从下种到收获近3个月,从种子、化肥、大棚塑料膜到草毡、覆地薄膜,都要计入成本,这些不算人工费就超1000元,一亩地最多能产紫包菜5000斤,全部卖完也只有1000元的收入,等于郑长林和妻子3个月白忙活了。(曲昌荣 吴纯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