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永川何埂镇:村里通沥青路了 外出谋生不如回乡创业

2013-10-09 12:14:09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罗婧

昨日,永川区何埂镇长丰村,村民骑着摩托行驶在公路上。记者 张路桥摄

实事惠民生 幸福来敲门

城乡统筹网讯:昨日,记者来到永川区何埂镇长丰村,一条蜿蜒的沥青混凝土公路串起道路两旁一幢幢白色的两层小楼,晨曦洒在一群白鹤的翅膀上,随它们落入屋后的池塘。53岁的吴至光正在自家的柑橘树林里劳作,对他来说,这条3.53公里的公路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按照市委、市政府办好22件民生实事的部署,将解决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其中今年将建设撤并村公路1000公里,解决300个撤并村通达问题。

从看黑白电视到开汽车致富

这条沥青混凝土公路名叫五钟路,长3.53公里,2011年以前,这条路还只是一条泥巴路,天晴一身的灰,下雨一脚的泥,车辆根本无法通行。那时,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有女不嫁吴家坝,三天落雨烧床架”,而吴家坝就是长丰村的一个前身,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非常穷困,连烧火用的煤炭、柴火都运不进来,是何埂镇的一个死角。

吴至光住在长丰村横石坝村民小组,一家三口靠种植5亩柑橘维持着生计,“路修好前,家里穷得只有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其他什么家电也没有。”吴至光回忆,那时每天要挑100斤柑橘,走1小时的泥泞小路到何埂的集市上去卖,遇到天雨路滑还经常摔跤,一个冬天要穿坏好几双筒靴,到了下午柑橘还卖不完就只能贱卖,一天就卖个二三十块钱。

2011年,镇上花了280万修建了五钟路——一条5.5米宽的沥青混凝土路,通车后村民们乐坏了。“粮食不愁销,有人开着车到家门口来收,以前7天才出去赶一次场,买米买肉,现在随时都能去镇上买了。”吴至光说。

2012年,村里还引进了4家现代农业企业,吴至光赶紧把自家的4亩地流转了出去,只保留了一片柑橘林。如今他也买了一辆长安汽车,通过五钟路把自家的柑橘运到集市去卖,一次能拉一吨左右。吴至光也不再在路边摆摊了,而是把柑橘拉到水果摊贩那里,批发销售,不但效率更高,收入也在增加。吴至光说:“过去一年毛收入两三千块,今年加上土地流转的钱,收入估计能上万了。”

路一通离家的人们都回来创业

在吴至光的柑橘林对面,一家“新农村综合超市”特别显眼,在同样是白色的两层小楼里,超市的老板娘杨世信一边张罗店里的生意,一边逗着婴儿车里的小孙子。

1987年以前,杨世信一家是这个片区最穷的一户人家,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油煎菜”都吃不上,每天都只有吃白水煮的菜叶子。迫于生计,杨世信一家搬离这个交通不便的“死角”,到30公里以外的黄瓜山上承包果园种梨子。“虽然日子过得也不轻松,但是那里交通比较便利,梨子好卖,也比在长丰村过得好。”杨世信说。

直到2011年,听说长丰村修了五钟路,还从自家门前经过,杨世信和家人一合计,立即结束了黄瓜山的生意回来了。杨世信说:“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家乡发展好了谁都愿意回自家附近发展。”

杨世信的超市还经营桶装水、啤酒,通过五钟路可以用摩托车把桶装水、啤酒直接送到村民的家里。如今,49岁的杨世信一边在自家楼房的底楼经营着这间超市,一边带孙子,丈夫和儿子则去了旁边的泥鳅基地打工,一家一年的收入有好几万。她笑着说:“就是这条路把我带回了家,我相信这条路也会让这里的村民发家致富。”

据永川区公路管理所副所长赵劲松介绍,从2012年至今,永川区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完成硬油化450公里,未来5年计划还将硬油化1200公里,其中包括208个撤并村的道路通达建设。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