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互联网+与后高考经济:掘金考试哪家强

2015-06-12 10:45: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SystemMaster

“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当你看到这些奇葩标语时,不用怀疑,你已经置身于中国最疯狂的考试季——高考季,这场决定千万家庭走向的大考让本已进入夏季的6月更显燥热。

高考房、高考营养餐、高考专车……这些曾经令人咋舌的“高考经济”早已成为众多考生家庭的“标配”,而“互联网+”、“后高考”成了今年的新经济一景。

曾有媒体统计,仅高考教材教辅一项,全国就有约60亿至100亿元的市场。此外,形形色色价格不菲的考辅班、号称“补脑”“提高记忆力”的营养保健品、花样翻新的“助考神器”……正如一篇被热转的微博所言:高考,不仅拉动经济增长,更改变着这条产业链上每一个从业者的命运。

教辅机构 盆满钵满

考场内,全国942万考生屏气凝神;而考场外,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火如荼。

“志愿填报不当=高考分数缩水50-100分,专家为你报志愿,4999元”。

“自主招生面试冲刺,导师制,一对一,3000元/天”。

“港校面试的领导者、独家港校面试官内部资料,3天集训课程,3880元”。

“新高三理综280分特训班,6770元”。

不少在高考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手里都拿着这样的宣传彩页。即便在高考落下帷幕之后,教辅机构争夺生源的“战争”远未终结:指导报志愿、自主招生面试辅导、落榜生复读计划、新高三复习规划……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教辅机构从来不缺少吸引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噱头。

事实上,从进入高中开始甚至更早,家长们就没少给教辅机构交学费。一年暑秋寒春四期辅导班,每期2000-4000元不等,一对一辅导的价格在200-600元/小时左右。还有各种冲刺班、集训队,更是价格不菲。

这也无怪乎教育成为资本市场最为瞩目的“新兴产业”。

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老牌教育龙头新东方,目前的市值在39亿美元左右。其2014财年年报显示,公司总净营收同比增长18.7%,至11.389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9.599亿美元。归属于新东方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8.3%,至2.157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363亿美元。而学科辅导和备考课程的总入学人数同比增长5.1%,至266.87万人,高于上年同期的254.03万人。

在今年风起云涌的A股市场上,著名“妖股”全通教育仅仅以“互联网+教育”的故事,就一举超越了新东方的市值。值得一提的还有名不见经传的海云天,这家拓维信息拟收购公司,股权交易对价高达10.6亿元。据交易方案披露,海云天为全国17个省级区域提供高考网上评卷服务,市场占有率达55%。而且其服务的考试类型已涵盖高考、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等各类教育考试,以及国家司法考试、人事考试(含公务员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社会考试,是名副其实的“考试经济”概念。

衣食住行 处处含金

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星期时间,辽宁省重点中学沈阳二中附近的中小宾馆、酒店高考当日的客房预订基本已满。距离考点近、环境安静的房间备受青睐,很多酒店还为考生提供了包括延迟退房、营养套餐、免费文具等增值服务。

在携程旅行网,酒店专栏下,主题地标的第一项就是“高考酒店”预订专辑,借助地图定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用户可以通过考点地标搜索附近酒店,还可直接对比酒店距考点的距离。

网络商城上,与高考相关的产品也非常丰富,仅京东一家网络商城搜索产品结果就近10万。“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全力抗疲劳,精力充沛一整天”……一批标榜补脑、抗疲劳、提高记忆力的营养品、保健品与往年一样畅销,其中口服类营养液依然处于销量前列。

在衣食住行中,“衣”原本和高考很难扯上什么关系。不过,今年,精明的商家再次拓展了高考经济的外延。在广州、镇江、南宁等地,助考的妈妈们纷纷穿上了漂亮的旗袍,寓意“旗开得胜”,为气氛紧张的高考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有网友调侃,考生爸爸们应该穿上马褂,寓意“马到成功”。还有各种款式的高考T恤也在网上热销,上面印着“十年一刻”“加油,梦想正能量”“考的全都会,蒙的全都对”等助考口号,价格集中在30元到50元不等,查看一个月内这些T恤的销量,多则900余件,少的也近300件。

6月的淘宝热卖排行榜中还多了一个关键词:“金榜状元红”,点开链接可以发现,这是高考专用文具的一个系列,“状元橡皮”“状元尺”“状元胶带”“状元笺”等销售火爆,而专门售卖此类文具的店铺多达400余家。

彼之公益 我之商机

“埋头在题海中的你,背过无数单词的你,暗暗发誓向着梦想前进的你……笔下挥斥方遒,涅槃只待此刻。运筹帷幄现代,决胜千里未来。不谈结果,毕业生们,好样的!”

这段看似为考生鼓劲的励志箴言,其实是北京现代汽车的广告。这种高明的植入式广告,若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恐怕很难察觉。

借高考营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招数。考点外免费发矿泉水的、送小扇子、坐垫的,免费接送考生的,看似献爱心的公益行动,其实有不少是商家营销手段。

今年高考期间,在北京、上海、杭州、沈阳、郑州多地考点外,都可以看到悬挂“顶你考过618,京东魅蓝免费发”大标语的京东快递车,快递员从车上搬下一箱箱矿泉水,免费给考生家长分发。北京某高考考点外还出现了美女热舞,原来是网络游戏商来给考生“减压”,盯上的其实是高考之后孩子们的空闲时光,寻找潜在的游戏客户。

不少本应清静的“圣地”也因为高考沾染了世俗的气息。湖南衡阳市民洪女士说,每年都有许多人在高考前前往南岳大庙祭拜,“尤其要是在考试当年的新年抢头香,都说特别灵验。”“那里上一次香得数百元,有时候一根大香就一两百元,拜了后考的好的考生还需要还愿,有人要持续好几年。”

在北京的国子监博物馆内,孔子石像前密密麻麻尽是红色祈福牌,标有“金榜题名”的牌子占绝大多数。一位售卖祈福牌的服务人员告诉媒体记者,最近许多家长和考生为了高考来拜孔子,最多时日均接待上千人。而购买一块祈福牌需要搭配一块玉,祈福牌可挂在孔子像前,玉可带走佩戴,一套100元。“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拜,想要金榜题名,这里很灵验。”

互联网+与后高考经济

只要对着手机说出“我要查高考”,就可以直达相应页面,专题内包含“名师押题”、“历年高考真题”、“院校大全”等内容,这款名为“我要查高考”的APP,出品方是业界大佬新东方和百度。

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当然不能缺席高考。今年,各种与高考相关的APP应用和微信账号迅速蹿红,仅在百度搜索输入“高考APP”,就显示找到相关结果约2530万条。不仅有各种高考资讯类的APP,还有专门报志愿的“优志愿”APP,针对艺考的“美术宝”、“艺考就过”、“艺考帮”等网站或APP。

与新东方同样在美国上市的好未来(前身为学而思),就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之前收购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派”,并推出了“高考帮”APP。其联合创始人、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刘亚超向媒体介绍说,虽然“高考帮”是免费,但其产品的真正核心是均价为2000元的志愿填报评估套餐。

“后高考经济”也在今年显著升温。随着高考落下帷幕,谢师宴、唱歌聚会、毕业旅行、购买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高考后学生的“主流”消费对象。

“孩子之前忙着复习,等高考完我就带他出去旅游放松一下。”长春家长孙博在高考前为孩子报了去香港的旅游团。

早在高考之前,就有不少家长像孙博一样提前咨询起旅游线路,准备在考后送给子女一份毕业礼物。各旅行社也纷纷推出了针对考生的促销活动。

“从历年高考后出游的情况看,同学、朋友三五个人结伴出游的情况比较多;也有一些家庭选择组团出行,一家七八口人独立成团的形式很受欢迎。”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高考后,都将迎来一个旅游的小高峰,到了暑假时正式进入旅游旺季。“‘减压游’、‘名校游’等旅游路线颇受家长和考生们的喜爱,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不少线路的价格将上涨。”

花钱买安心?

早在年初,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考生钟乐雯一家就召开家庭会议,“部署”了小钟的高考保障工作,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具体分工:小钟姥爷是高考后勤部长,负责小钟各种生活、学习用品的采购和安置,小钟的母亲王女士负责联系辅导老师,盯好小钟的考前冲刺辅导……高考逐渐升级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竞争与角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家庭经济实力的比拼。

高考经济的狂热折射出的其实是家长对高考的极度焦虑,其背后是高考本质的异化、狭隘的成才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

不少受访家长表示,尽管如今成才的路径已四通八达,但高考的绝对地位却依然不容撼动,“一步走不好,步步走不好;高考被淘汰,一生跑不快。”更何况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为了不使孩子将来落后于别人,绝对不能在高考中“名落孙山”。为求稳妥,必须发动全家全方位护航,该花的钱一定要花,确保孩子在高考中“万无一失”。

“部分家长认为,高考成功就能改变命运,就能家业兴旺、衣锦还乡,无疑夸大了高考的作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说。他认为,考生家长之所以过于看重高考,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发展与观念变革的不同步。我国教育已经历几次转型,其功能也由“学而优则仕”的做官渠道到职业素质的培养,并正逐渐向“培养有共同价值观的国民”和“有素质的人”努力,但公众对教育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科举阶段。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承波认为,社会在引领理性备考迎考同时,也应当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多元立交桥,给学生更多的成长安全感,让他们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科学素养上。

“高考的重要性就摆在那里,谁也不能改变。”一位网民发文说,“只有让整个社会去学历崇拜化,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加大创新、创业的步伐,拓宽成才路径,才有可能让高考不再是全民信仰。”


编辑:胡燕磊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