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外地人到承德,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生态好,空气清新。在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资源的今天,您如何看待承德的生态优势与发展优势的关系?
周仲明:赵克志书记明确指出“承德发展的潜力在生态、活力在生态、载体和抓手也在生态”。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持续加强生态建设既是中央的重要指示,也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还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和承德未来核心优势所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把承德的秀美山川保护好;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把生态资源作为经济要素来谋划,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良好的“生态引力”,吸引京津高端生产要素和优质资源,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切实做到“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要”,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记者: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支持承德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之路。”“十三五”期间,承德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
周仲明:根据省委全会精神,我市初步确立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就是锁定“增比进位、全面小康”总目标,坚持“守底线、快转型、促协同、奔小康”主基调,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定位,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抢抓协同发展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山川秀美、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全面做好“六篇水文章”,誓守“水清底线”;二是全力推进森林体系建设,誓守“山绿底线”;三是全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誓守“天蓝底线”;四是全力推进国土保护与恢复,誓守“地洁底线”。特别是我们将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五个转变”:即在发展观念上,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在环境整治上,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地上”向“地下”转变;在产品开发上,由“固态”向“液态”转变。
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一个领先”、“两个翻番”、“三个高于”。“一个领先”,就是生态环境质量在京津冀保持领先。“两个翻番”,就是全市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三个高于”,就是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高于“十二五”,全省排名高于“十二五”。
记者:走绿色发展之路要求承德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这样一个生态建设任务很重的城市如何走出一条环境和发展“双赢”之路?
周仲明:承德转型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强化质量效益导向,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增量调整”的发展之路。
“差异化”是方向和定位,就是要发挥承德的独特优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链重构为契机,围绕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特色化”是特长和优势,就是要立足承德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量调整”是方法和路径,就是要靠增量来“扩总量、调结构、增后劲”。
我们一方面要“围绕存量扩总量”,突出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把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既扩大总量,又提高效益;另一方面,要“围绕增量扩总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用绿色化增量扩总量、调结构,提速度、增效益,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发展制高点。重点抓好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清洁能源、钒钛新材料、绿色大数据、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天然山泉水、新型建材、先进特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十大绿色转型产业”。
记者:承德作为北京的“后花园”,如何去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要机遇?
周仲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机遇,我们将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全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之源、动力之源、活力之源”。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协同发展引领对外开放,坚持和深化精准招商模式,切实把对接工作“落实到产业项目上、落实到资金政策上、落实到发展成效上”;二是以协同发展倒逼深层改革,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创新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三是以协同发展促进全面创新,全力推进“承德中关村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区”;四是以协同发展力促项目建设,持续谋划引进一批顶天立地、兴市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五是以协同发展提升承载平台,按照京津外溢产业落户的标准,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高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接能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示,张承地区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承德准备采取怎样的强有力措施完成脱贫任务?
周仲明:我市目前还有60.35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既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也是一项重大民生使命。在未来五年,我们将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脱贫摘帽”与“全面小康”两步并作一步走。
一要突出抓好“六个精准”。即要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二要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即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三要全面深化“四个切实”。即要按照“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要求,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同时,注重发挥承德特色,深入推进“六合一”模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特色旅游、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特色民俗文化开发、沟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围绕“环京津、环核心景区、环交通主干线”,打造一批精品旅游乡村,最终实现“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达到农村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记者:既要保护生态,又要转型发展,还必须保民生、脱贫困,可以说,任务艰巨,担子很重。如何鼓舞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斗志,共同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
周仲明:当前的承德,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经济增速换挡”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承德发展慢、欠发达,根子在思想不解放。为此,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高举“团结、奋斗、发展”的旗帜,按照“八破八立”的要求,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努力形成“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的良好局面。
我们坚持把“树信心、振精神、上状态”作为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聚焦到发展上来,着力营造“凝心聚力干事业、集中力量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我们承德有许多“身边的榜样”,有“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科学务实、争创一流、坚韧不拔、善作善成、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塞罕坝精神,这些都将成为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奋力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宝贵精神力量。(记者 李建成 郭 峰 刘成群)
编辑:古月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