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所谓风者,集党风、政风、民风、作风之大成。“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一个地区而言,要除歪风、祛邪气;倡清风、树正气。风气正,则人心顺、干群和,政令通、事业兴。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我市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须凝聚正能量,营造一个风气正、民心聚的干事创业环境,以风清气正,保障发展。
风正巴渝,当纯洁思想。思想纯则信念坚,信念坚则行为正。回顾我们党92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思想纯洁,是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党员干部赢得民心、党的事业长足发展的根基和保证。如果党员干部思想不纯、放松警惕,一旦被私欲所主宰,将很快成为金钱的奴隶、权力的傀儡。“木必先腐,而后虫生”。大量违纪违法案件表明,思想懈怠容易导致消极腐败。腐化堕落,起于一念之贪;滥用权力,源于一念之私。作为党员干部,务必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想纯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能力。要对党忠诚,“天下之德,莫过于忠”。要时时做到信仰不变、立场坚定、方向不偏,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为民分忧,做到群众的事没办好食不甘味,老百姓的困难未解决夜不能寐。要加强学习,一日三省,常“照镜子、正衣冠”,拂心灵之尘,真学、善学,增益所不能。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完善自我。
风正巴渝,当真改作风。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好的作风,是一种思想品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营造扶正祛邪的氛围,能产生扬善抑恶的效应。要认真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格执行《重庆市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八严禁”》和《重庆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十二不准”》,着力治理“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强化求真务实的作风。“为事之要,贵在求真”,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工夫下到听民意、察民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思路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要强化奋勇争先的意识,让党员干部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大胆创新、勇于变革,不断探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新办法。要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狠刹歪风邪气,促进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
风正巴渝,当倡导廉政。“公生明,廉生威”。这则距今500余年的官箴名言,至今如警钟仍犹在耳,它时刻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贤人志士,竖起了一座座廉政丰碑。重庆是一个英烈辈出、可歌可泣的城市,杨闇公、赵世炎、江竹筠等一批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红岩精神”世代相传,润泽了巴渝儿女。邓平寿、钟黎等廉洁清正、无私为民的好干部,用长存天地的浩然正气和高尚的廉洁品质,唱响了一曲曲萦绕山城的廉政赞歌。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党员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既要勤政,更要廉政。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守住为官做人的道德底线,划清公与私的分界线,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做到廉洁从政。
风正巴渝,当严惩贪腐。有贪必惩,有腐必治。腐败乃国之大害、社会之毒瘤、人民之公敌。要继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视同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案件,保持党的纯洁性;又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同时,要加强对执行政治纪律“八严禁”和生活作风“十二不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制止、坚决查处,特别是顶风违纪的,无论是什么情况,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通过案件的查处,让党员干部受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达到治贪肃纪、治庸提能、治散增效的效果。
风正巴渝,当践行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重庆德育资源丰富,为风正巴渝提供了良好的教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构成重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主体。特别是以“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正气”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和以“顾全大局、舍己为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移民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染力和渗透力,是重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党员干部,应践行巴渝美德,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充分释放正能量。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从政之德建设,“做官德为首,为政先修德”,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信念坚定、公道正派,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德”,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起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