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程武彦:关于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的思考

2014-03-10 17:05:30  来源:本网  作者:程武彦

(作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

建设“世界影响、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域特色”的博物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历史、弘扬先进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生动载体。要建设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功能完善、作用明显、地位凸显的博物馆,关键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

一、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应当坚持“四轮驱动”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博人才队伍,才能推动文博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提高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为博物馆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应当坚持“四轮驱动”。

1、努力打造一支“精本职、通相关、懂邻近”的文博专业人才队伍。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文博单位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仅占5.7%,中级职称的仅占14%,其总量是严重不足的。文博专业人才队伍应该由大量的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组成,主要从事文物的收集、保护、修复、鉴定、利用和科学研究。打造这支队伍的目标是:德艺双馨、博学多才、成果丰硕,成为文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博物馆内涵式发展的“专家库”。说到底,就是要培养一批懂文物的鉴定专家、修复大师、学术权威和领军人物。

2、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会协调、善管理”的文博管理人才队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文物行政部门的仅占1/4,县市一级大量行政管理职能由文管所、博物馆等事业单位代行,全国文物行政管理人员平均每县不足3人。面对如此状况,博物馆必须有加强文博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日常运转、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安全保卫和组织协调。打造这支队伍的目标是:成为博物馆和谐发展的“参谋团”。这支队伍不但要成为办文、办会、办事的高手,而且要成为科学管理、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安全保卫和组织协调的行家。

3、努力打造一支“作风实、善节俭、会当家”的文博后勤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博物馆的经费预算、经费保障、经费管理、物资采购、物资管理、基建工程、绿化美化、职工福利待遇提升等工作。培养造就这支队伍的目标是:成为博物馆持续发展的“红管家”。在经费预算方面,要坚持超前思考,未雨绸缪,统筹兼顾;在经费保障方面,要坚持“发展第一、研究至上、教育为本、服务观众”的原则,力争把有限的经费向重大项目和学术研究方面倾斜;在经费监管方面,要严格财经纪律,严管细抠,杜绝浪费;在物资采购方面,要坚持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大项物资采购坚持馆班子集体研究,严格按招标制度办;在物资管理方面,要严格出入库登记制度、两把锁制度、盘点清理制度;在基建工程建设方面,要严格招投标程序、项目代建、项目监理制度,严格验收、严把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同时,绿化美化好内外环境,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

4、努力打造一支“懂市场、会经营、善开发”的文博经营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筹划设计、包装宣传、市场运作和品牌打造,为壮大博物馆的造血功能创造佳绩。培养造就这支队伍的目标是:当成为博物馆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具体地讲,这支队伍要根据博物馆的自身定位、地域特色、自身优势、地位作用等,筹划设计出体现博物馆品牌实力的系列文化产品,这个产品设计既要典雅大方,又要价廉物美;既要新颖别致,又要便于携带。同时,还要善于协调引进和推广各种展览,为推动博物馆的产业开发提供资金积累和经验推广。

上述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如车之“四轮”,鸟之“两翼”, 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促使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应注重“六个坚持”

1、坚持用事业造就高素质文博人才。要为高素质文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让高素质文博人才明确文博岗位是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平台。克服把文博工作当职业、当谋生手段的肤浅认识,牢固树立“把文博工作当事业干、当艺术追求、毕生追求”的理念。

2、坚持用环境凝聚高素质文博人才。既要高素质文博人才创造舒适宜人的硬环境,又要为高素质的文博人才营造“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的软环境。还要给高素质文博人才教方法、压担子、交任务,让年轻的同志在博物馆“唱主角”、“挑大梁”、“站前台”、“打头阵”,尽早进入文博事业发展的“快车道”,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坚持用机制激励高素质文博人才。要实施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工作机制和退出机制。在引进机制方面,要对高学历、高水平的文博专业人才在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医疗补贴、子女入学、职级晋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真正有学识、有才华、有能力的高素质文博人才能安心尽职地在博物馆工作,从而把博物馆高素质文博人才的增量和总量做大。在工作机制方面,在课题立项、论文发表、著书立学、举办讲座、举办论坛、办公条件等方面多给予政策倾斜,多为他们提供攻坚克难、展示能力的机会。在退出机制方面,采取评聘分离的办法,对于职称较高,而实际能力差的文博人员培训后上岗。如果通过培训,仍然不能被聘用的,按照劳动法,对其解聘。

4、坚持用荣誉褒奖高素质文博人才。要以实施绩效工资、项目工资、协议工资为契机,对凡是给博物馆争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在省部级以上核心期刊、公开报刊发表论文的,在省部级以上出版社出版著作的,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项目、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优秀以上奖励的,博物馆应给予3倍的奖励,以提高高素质文博人才刻苦钻研、再夺桂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工资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和干者上、庸者下、能者上”的浓厚氛围。

5、坚持用学习提升高素质文博人才。坚持常态化的系统培训,才能夯实文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要给文博人才队伍进行文博专业技术培训,而且要给文博人才队伍进行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生物学、法学等知识的培训,让文博人才队伍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文博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成为德艺双馨的文博通才。在培训的方法上,不仅要采取理论引导专家示范、现场模拟、参观考察,而且要采取课题研究、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能力培训,达到学用结合,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目的。

6、坚持用法治保障高素质文博人才。留住高素质文博人才仅仅靠事业感情待遇留人还不够,必须靠法治。因此,博物馆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定要按照“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要求,建立健全高素质文博人才学习、工作、生活的机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做到不越“雷池”,不闯“红灯”,严于律己、勇于担当、乐于创造,甘于奉献。

总之,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领导,注重引导,强化管理,开拓创新,就一定能把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博物馆的“顶梁柱”和“核心竞争力”,博物馆建设就会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平稳推进、持续发展”的生动局面。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