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于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和讯网全程播报。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发表演讲,他表示乡村人到城市里面就业,有种种的排斥,如果有城市人想到农村去当一个现代农民,同样受限制。真正的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的,双向自由流动的,这样一个制度和机制,才能有新型的城镇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启臻:农民的问题和城镇化关系非常密切,城市化的本质就是想把农民人口吸引到城市里面,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是吸引,很多地方为了城镇化是强迫,把农民的房子拆了,逼着农民上楼,进城,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刚才我听这个主旨发言的时候我也在想,现在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工业经济主导的社会方式,我们要求大,叫规模效应,我们要求专业,专业化,刚才毛总要建什么小区,这是开发商想的,我们城市规划里面好象没有社区概念,不知道什么是社区,我记得一次研讨会主题叫让农民进社区,我说农民没有进社区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居住啊,我们没有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概念是人的生产、生活一体的空间,我们现在不是,生产和生活是分离的,居住和上班是分离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叫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工业化讲专业化,专业功能就是住,这是很可怕的思维。十八大提出新的思维,引起大家的议论,但是没有引起重视,就是生态文明,当我们用生态文明审视今天城镇化的时候,我们发现是反生态的,换句话说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的概念是相反的,不是讲聚集效应,讲的是分散效应,一个地方污染,污染的没有办法了,如果是分散的,大自然自然的消减这种污染,不是讲专业化,不是讲细的分工,而是整体化,不是讲单一的专业,而是多样化,当我们用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城镇化的时候,我们发现现在的城镇化战略是反生态的,因为我研究农村,我看到一些新型小镇,当然了,还不是镇,叫农村,已经是非农化了,太阳能的应用,家家都有,洗澡、煮饭,甚至取暖,用沼气,这个是可循环的,城市不可能每户都有太阳能,在工业思维的引导下,我们要讲更高,看谁的楼盖的高,讲更快,看谁跑的快,生态文明不是这样。他讲顺从自然,提倡慢生活,所以再说城镇化的时候,我希望建设者有一点生态理念指导,如果我们人为的来搞城镇化建设,这个地方就是要发展百万的城镇,我最近调查了一些现象,真的很难受,现在城镇化已经变成口号,教育了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在城市里面就没有地位,找老婆的条件女方提出必须在县城有房子,才跟你结婚,无论是南方、北方都是如此。
买房子干什么呢,小两口提着米面蔬菜到县城住两天,然后回家种地和放羊,没有产业,没有就业,房地产商盖一个房子,吸引大家去结婚,城市成为了临时的居所,如果这样的城镇化那能发展吗。城镇化的一个结果,年轻人我死活不在农村种地了,导致了乡村的老龄化,我前天做过一个研究,种地人的平均年龄是57岁,年轻人往城里涌的结果就是大片的土地荒废掉了,我前两天在山西做调查,一个村最多的人口300多人,现在8户人家,也不种地了,就在那放羊,耕地都荒废了。
老年人种地还有一个问题,不认真种,他们的态度是够自己吃就行了,你到粮食主产县问卖多少粮食,根本不卖,够自己吃就可以了,我们还说粮食大丰收。这么多的土地荒废了,总产还在增加,粮食进口都是净进口。现在都做家庭农场,一对夫妻做一个农场,收入二三十万,在农村建一个别墅,也不错啊,不一定要到城里建一个房子。现在我们不让他建,三分地的宅基地想建别墅要国务院批准,这个很麻烦,现在乡村人到城市里面就业,有种种的排斥,如果有城市人想到农村去当一个现代农民,同样受限制,真正的新型城镇化,我认为是城乡一体的,双向自由流动的,这样一个制度和机制,才能有新型的城镇化。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