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重庆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要求,为新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人口计生系统要按照初学、精学、感悟、行动几个步骤,在领会报告精髓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推动发展上下功夫,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实际行动为人口计生事业再立新功,不断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一、以科学的态度审视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大潮
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面向未来,人口计生事业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人口计生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增强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把人口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思考、研究、谋划,主动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大潮。
一要进一步深化“人本”意识。十八大指向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当前,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阶段,人口计生工作要更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要进一步深化“统筹”意识。要加强战略研究,重点加强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统筹人口发展、计生民生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和家庭发展能力等问题研究;加强政策统筹,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在普惠基础上体现优惠;加强综合协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三要进一步深化“均衡”意识。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充分认识人口与经济社会之间内在的双向互动关系,进一步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内部诸要素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人口内部、外部的双向均衡,在“人口均衡”的基础上,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二、以积极的作为对待人口计生事业,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人口计生系统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主题,不断提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建成较为完善的城乡技术服务体系,构建先进、适用的全员人口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口政策框架,有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乡人口统筹发展格局。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号,为人口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重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和分布,提高人口公共服务质量,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市“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的确立,为争取计生民生政策,实现城乡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市“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为人口流动迁移、人口素质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质量改善等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家人口计生委与重庆签订《共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区合作备忘录》,提出了一揽子加快建设人口问题试验区政策措施。
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人口自身发展的挑战。人口总量仍将持续上升,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全国第一,人口素质总体不高,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高于正常值,人口地域分布不合理,人口压力依然较大。二是人口外部发展的挑战。重庆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资源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不协调,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三是人口社会政策的挑战。主要是如何完善当前已经实行30多年的人口社会政策包括生育政策的问题。四是人口社会管理的挑战。主要是流动人口如何有效管理服务的问题。
当前,重庆市人口计生系统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切实围绕“4+2”工作思路,开启重庆人口计生新征程。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少生、优生、民生为主线,奋力推进计生民生建设、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人口信息化建设、阳光计生行动四项重点工作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两项难点工作。
一要更加注重民生导向,切实加强计生民生建设。做好人口计生领域的民生工作,关键是抓好政策衔接,落实“优先分享”,体现公平正义。要通过大力表彰计划生育先进、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荣誉”;要通过进一步整合政策和资源,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及相关帮扶措施,以及在产业发展、经济补偿、旧城改造、扶贫开发中予以优先优惠等,使计划生育家庭“经济上得实惠”;要通过全面实施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在抵御风险、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措施等,使计划生育家庭“生活上有保障”。
二更加注重信息引导,提速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化。要以加快建设西南人口信息中心为抓手,全力打造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功能强大、协调高效、保障有力的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平台,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人口信息决策支撑。
三要更加注重人口素质提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按照十八大“服务型”政党建设的要求,以人为本,把握“公共服务”方向,努力建设质量过得硬、品牌叫得响、群众信得过的服务体系,打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的重要服务阵地。
四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深入实施“阳光计生行动”。深入推进“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和阳光形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政务、村务、办事“三公开”,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请流动人口评计生、人口计生系统内“下评上”、政风行风评议“四评议”,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加强层级监督、开设12356阳光服务热线“五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增强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五要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确保实现流动人口“一盘棋”建设和性别比治理阶段性目标。加快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三、以改革的思路提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途径、手段、方法创新,建立完善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的人口工作体制机制
要以十八大精神引领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服务管理的动力、活力。努力实现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拓展思路,在推动改革中谋划举措,在改善民生中制定政策,在创新发展中提升能力,奋力推动人口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转型。
一要深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建立人口计划生育公共决策领导体制,符合人口计划生育公共决策统筹机制要求的管理体制,人口计划生育参与重大决策机制等。
二要深化宣传教育机制。要建立完善“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出特色”的宣传格局,着力弘扬先进人口文化,推动人口文化繁荣发展,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观念。
三要深化政策导向机制。增强计生家庭在生育、教育、致富、养老、抵御风险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完善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体系。
四要深化村(居)民自治机制。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和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建立“依法建制、合同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好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拔尖人才三支队伍,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既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又能让绝大多数群众满意的符合重庆实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路。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