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王中伟:司法服务民生 支持城乡统筹

2012-12-28 14:43:25  来源:本网  作者:王中伟

作者系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作为最高法院确立的司法公开示范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能动司法,服务民生”为已任,提升司法能力,着力打造服务型、民生型、能动型法院,树立“德正法公,民本业精”的直辖市中院新形象。

一、着力服务城乡统筹,打造服务型法院

重庆五中院辖区位于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综合配套试验的“主战场”,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等,属于改革“先试权”重点涉及的领域。教育和引导法官以立法原意作为评判改革试验中出现的新类型纠纷的依据,鼓励和维护城乡统筹过程出现的新生事物,支持行政机关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创新等方面所作的探索,确保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保障民生的举措都得到司法支持。针对个案的多元价值冲突,兼顾利益平衡,体现特定利益优先和保护弱者的原则,通过价值位阶、个案平衡、比例原则等实现对社会多数个体行为的直接管控。增强调研工作前瞻性,超前谋划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依法审理各种案件促进重庆诚信文化建设和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建设,支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着力支持经济发展,打造民生型法院

成立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未成年人犯罪、涉军案件等专业合议庭,与公安、民政、团委、劳动、驻军等部门建立常态联系,共同探索以调解案件类型化、调解主体专业化、调解方法特定化的类型化调解机制。成立了审判研究会,加大对网络领域侵权、公司强制清算、民间小额担保、民族自主品牌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滞后,缺乏明确法律规则指引的案件调研力度。以审判服务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建设及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助推重庆经济发展。对于法律法规规定滞后、缺乏明确法律规则指引的案件,尤其是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民间小额担保、网络领域侵权等案件加强调研力度,注重法律精神与政策原则的衔接,最大限度地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出现的新生事物。以商事审判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诚信交易秩序建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探索金融案件专项审理制度,服务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建设。立足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审判,助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

三、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打造能动型法院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把化解矛盾贯穿于审判工作全过程,做细庭前调解,做足庭中调解,做好庭后调解。发挥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作用,充分利用仲裁调解、行业协会调解、群团组织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指导辖区基层法院落实《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构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相互支持、“无缝”衔接的大调解作格局。认真落实信访风险评估预防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涉诉信访问题的产生。坚持涉诉信访案件办理“有理推定”理念,有效化解信访积案。注意分析信访深层次原因,搞好源头治理,规范司法行为,提升案件质量,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充分发挥院长邮箱吸附信访的功能,做到及时回复,件件回复,确保院长邮箱成为民意“直通车”。积极开展审务进园区活动,深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进行法律指导和普法宣传,与园区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有效提高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的程度。通过打造“第五少年法庭”博客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消费维权诉调对接、启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民意沟通机制”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预警机制”发挥预警作用、完善便民诉讼网络等举措,找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实现司法建议常态化、联系机制固定化和审判职能延伸规范化。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