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育种子到播种再到市场销售,现在,我市农民种地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有智囊团帮着出谋划策,他们把实用的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带领农民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的致富路。
明水村的地瓜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当地土地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地瓜生长,全村500多户家庭,几乎每家每户都种地瓜,明水村也成为我市重要的地瓜种植基地。“地瓜媳妇地瓜郎,地瓜院套地瓜房”,这句顺口溜能够生动真实地反映出地瓜在当地村民心目中的地位。
走进彰武县双庙镇明水村,丰收的地瓜已经装满了地窖,村民李洪生今年在科技特派员的建议下,栽种了18亩新品种地瓜“辽薯26”,没想到产量出奇地高。“明水村种了这么多年地瓜,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产量的年头。”李洪生看着囤积在屋里的地瓜,美滋滋地告诉记者。虽然今年是大旱之年,但是他家地瓜产量却翻了近一倍,亩产达到近6000斤,按每斤1.2元计算,李洪生家地瓜的收入就达到了12.9万元。
为了让村民们看到新品种的好,驻扎在当地的特派员不仅免费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种子,还全程指导栽种技术,给村民吃了“定心丸”。
明水村党支部书记刘文锁对记者说:“从春到秋,特派员一般每个月都来,并且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冬季给我们讲地瓜栽培技术,咋样巧施肥、密植、地膜覆盖等,通过实践比较,地膜覆盖要比陆地地瓜一亩地增产500-800 斤。大旱之年,亩产6000多斤的地瓜让明水村村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也切切实实地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据了解,年初以来,为响应示范带建设的号召,市科技局联合省农科院、沈阳农大、中科院沈阳分院60多名科技专家,组成了树莓、花生、果树、栽培、畜牧等10个农业科技特派团,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工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这些活跃在乡间的科技“尖兵”,在科技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示范指导,把创业与科技服务、带领农民致富相结合。截至目前,共建立创业基地26个,引进新品种132个,推广新技术36项,示范面积达到2.15万亩,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编辑:沈念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