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野外生态养鸡的技术措施

2014-10-30 10:33:05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文争光

近几年,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生活观念的引导下,农村养鸡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生态养鸡。所谓生态养鸡,也叫做“家鸡野养”,就是把鸡群放养到自然环境中,期望通过自然环境的熏陶和有机食物的养育,让鸡肉、鸡蛋恢复应有的天然优良品质。从已有的养殖实践看,生态养鸡能大幅度节省饲料、药物和人力投入,成本很低,产品售价却很高,又加上纯净天然,没有污染,鸡肉、鸡蛋风味独特,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再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做文章,市场空间会更加广阔。但是,生态养鸡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取得成功,失败者也不乏其人,在实施养殖前,必须掌握野外生态养鸡的技术措施。
一、选对品种
生态养鸡最好选用当地土鸡品种,如河北纯种柴鸡,浙江的仙居鸡、肖山鸡,上海的浦东鸡,河南的固始鸡,湖南的桃源鸡,辽宁的庄河鸡,广东的惠阳鸡、杏花鸡、三黄鸡、清远麻鸡,山东的寿光鸡,北京的油鸡,都是优良的地方品种,体型小巧,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放养。各种叫不上名称的土杂鸡,也都适宜于野外生态放养。相反,那些先进的蛋鸡和快大型肉鸡品种,大多体型笨重、神经敏感、抗病性差,野外放养很难成功。
二、建好鸡棚
生态养鸡也需要鸡棚,这是鸡晚间宿营的重要空间。鸡棚位置要高,背风向阳,视野开阔,不能积水,不能形成“窝风”,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草木结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具有坚固的结构,有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简易鸡棚屋顶应覆盖3层,由内向外依次是苇箔、油毡或薄膜、草苫,顶部用草绳或铁丝固定结实。为防止敌害侵袭,窗户要钉铁丝网,门口封闭要严实,地面要夯实,也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鸡群白天外出觅食比较疲劳,晚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地,因此,舍内地面应铺设5~10厘米厚的锯末或垫草。
三、改造环境
野外养鸡选用的生态区域,主要是草地、树林、野坡、果园以及高秆庄稼地等,鸡群的活动范围较大,尤其是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容易侵害鸡群的主要有狼、野狗、狐狸、黄鼠狼、獾、蛇等,雕、鹰等食肉猛禽也不容忽视。夏季雷雨多见,狂风、雷电、洪水也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危害。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应埋设1.5—2米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配合栽种葫芦、扁豆、佛手瓜、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野酸枣树或花椒树,阻挡人、兽的效果最为理想。草地、荒坡等野外放养环境内,适当搭建一些简易的小凉棚,凉棚顶部搭油毡,棚内铺垫干净的河沙,以便遮阴挡雨,满足鸡群临时休憩和沙浴的需要,凉棚地势要高,周边活动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
四、适当训练
育雏期,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逐步锻炼鸡雏采食、消化粗饲料的能力。4周龄脱温后,只要天气合适,室内外温差不是很大,都应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闲地上,通过约束训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延长活动时间,直至鸡群能自由活动。饲喂量要逐步减少,遵循“早少晚饱”的原则,以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
为了能让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按时回舍补充料水、休息,在放养的初期,就应进行必要的训练。有经验的养殖户,常使用打锣、吹哨子、敲脸盆等方式,以合适的响声,配合可口的食物,对鸡群进行召唤训练,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召唤训练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来临的时候,能保证迅速将鸡群召唤回来。
五、防治疾病
野外生态养鸡虽然空气新鲜,鸡群活动量大,并且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的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加预防,有些疾病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痘、流行性感冒等,照样会侵害鸡群。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是及时注射相应的疫苗,要求同舍内养育鸡群,但一般不需要投喂预防性药物。
在野外生态环境中,鸡群采食蚯蚓、甲壳虫、蜗牛、淡水螺较多,最容易出现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和绦虫病,一般在放养1个月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隔2—4周后再进行第2次驱虫。常用驱虫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硫双二氯酚、吡喹酮等,应尽量选用对多种线虫、绦虫均有效的丙硫咪唑片剂,可在晚上鸡群回舍补料时,拌料饲喂,每千克体重用量为20毫克。第2天早晨要及时检查鸡粪,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再驱虫一次。
六、重视管理
为使鸡体重均匀一致,应对鸡群实行分群管理,公鸡适时出售,母鸡用于产蛋。为便于捡拾鸡蛋,应在鸡群性成熟后,适当减少活动范围,在凉棚内设置产蛋箱,箱内放入“引蛋”,应尽量鼓励鸡群回鸡棚产蛋。
为了改善鸡肉品质,使鸡肉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提高胴体眼观质量,提高鸡群体重,便于获得好效益,野外生态饲养的鸡群,尤其是分群饲养的公鸡,要适当进行催肥饲养。时间一般选在10周龄以后,催肥的手段主要是减少鸡群的活动范围,提高饲料能量含量,增加补饲的次数和饲喂量。
野外生态养鸡,要及时进行巡视,目的是检查鸡群状态,发现并隔离病弱鸡,防止猛禽、野兽伤害鸡群。缺水的养殖区,应设置饮水槽,定时添加清洁的饮水。放养初期,中午可以在凉棚内进行补饲,但要保证料槽干净,避免引来野鸟和鼠类。有的养殖户喜欢养几条狗帮助看门和巡视,起到良好的报警、追赶敌害、庇护鸡群的作用,但让狗做助手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加强培养,发现狗恶意追逐鸡群时,及时通过处罚加以制止,让鸡群和狗建立起良好的亲和关系,同时,要给狗充足的食物,不得用死鸡、鸡骨头、鸡内脏等喂狗。

(本文由农家科技杂志社独家提供)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